首頁>要聞>熱點
ROS1陽性肺癌年輕女性高發 新靶向藥物提供更多選擇
中新網廣州4月27日電 (記者 蔡敏婕)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見亞型。其中,ROS1融合是非小細胞肺癌中罕見的驅動基因突變之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教授蔡修宇27日表示,ROS1基因突變易在沒有吸煙史的年輕女性中高發,“由于我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基數龐大,ROS1陽性治療不容忽視”。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病例的85%。非小細胞肺癌包括鱗狀細胞癌、腺癌和大細胞癌等多種亞型。
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病是一個多因素的過程,吸煙和長期暴露在石棉、砷、鉻、鎳等致癌物質環境的因素,會增加患非小細胞肺癌的風險。
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致癌驅動基因被發現,約2/3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可找到明確驅動基因。專家發現,如ALK、ROS1等驅動基因,會增加個體患非小細胞肺癌的易感性。
“驅動基因導致的肺癌與微環境無關,因此免疫治療難以發揮作用。”蔡修宇稱,越來越多患者從相應靶向治療中獲益,但是“腦轉移”和“耐藥”一直是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路上的棘手難題。
“ALK和ROS1基因的病人致病基因強,晚期初診病人腦轉移大概占1/3。一旦發生腦轉移,患者生存期將顯著縮短?!辈绦抻畋硎?,臨床亟需顱內活性更強的靶向藥物改善生存。
近年來,隨著對ROS1融合及靶向治療研究的深入,第二代相關靶向藥瑞普替尼帶來新希望。目前,瑞普替尼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適用于ROS1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蔡修宇稱,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和低劑量CT掃描的廣泛應用,許多早期肺癌患者得以被發現。“這直接導致了肺癌發病率統計數字的上升,但并不完全是實際發病率的增加?!彼f,將進一步研究如何克服耐藥問題,并探索提升驅動基因患者免疫治療效果的新方法。(完)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