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社會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時評 創客說 樂觀社會 畫里有話 滾動資訊

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張霽明:毫秒之間的“釘子匠”

2025年04月28日 16:26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今年“五一”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了“新時代大國工匠”系列人物報道,突出呈現各行業大國工匠匠心筑夢的故事,彰顯他們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風采。4月28日,首期報道聚焦國網寧波市鄞州區供電公司調控中心自動化班班長張霽明的匠心故事。

1

張霽明,扎根電網一線25年。他帶領團隊深耕技術攻關,先后研發的2項項目成果獲得國際最高獎,8項項目成果榮獲國家級QC獎。他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示范性勞模與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2024年入選“大國工匠”培育對象,并于今年獲評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閃電行動,毫秒守護城市光明

南方的春天變幻莫測,強對流極端天氣頻繁出現。4月7日一早,寧波市民收到氣象臺的短信溫馨提醒:“今日將有強對流天氣,請市民出行注意安全”。果不其然,下午5時,寧波鄞州區姜山鎮某10千伏線路在一陣狂風暴雷后,發生故障。但這個故障只出現在了國網寧波市鄞州區供電公司的配電自動化系統提示里,對姜山鎮的居民和企業毫無影響。

這正是得益于配電網故障隔離自愈技術(FA)。該系統是電網自動化的重要標志,能夠在電網發生故障時,自動檢測、精準定位、隔離故障區域,并快速重構供電路徑,極大地縮短了停電時間。2008年國家電網正式推行該功能,全國僅有3家試點單位,浙江寧波成為其中之一,鄞州區則是全市的試點區域。由于鄞州供電自動化規模是全省區(縣、市)最大,終端數量大,所以碰到的問題最多,承擔的壓力相對較大。同時鄞州碰到的問題,往往也是省、市供電系統碰到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等于給全市、全省提前做好了答卷。

試點過程中,張霽明精神緊繃,不敢有絲毫的松懈。

“FA系統中最重要的現場裝置DTU電源模塊不適配現有電網故障模式下的供電性能要求”。“運行不穩定”。“系統要升級切換,這十幾年來建立的所有終端側需要重新做聯調,一個人做一個開關站,要一整天時間,城區有1400多個開關站,何時才能完成?”一個個問題擺在面前,巨大的工作量讓大家免不了心有怨氣。

張霽明頂著爭議與壓力,反復推演,確定程序無誤后,又回頭檢測不同供貨商提供的DTU會不會存在不兼容。在“白+黑”連續一個多月時間里,張霽明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對FA歷史運行數據進行分層分析,摸清問題主要癥結,再通過層層剝離和剖析,找到了影響DTU裝置工作的主要原因,并研制了光網絡中繼器和耐壓型電源模塊。測試數據顯示,試驗區域的FA動作成功率由實施前的77.32%提高到91.41%

乘勝追擊,2020年底,他又帶領團隊完成“毫秒級”光纖差動分布式全自動FA環試點建設,使寧波市鄞州區電網供電可靠性攀升至99.9973%以上,成為全省配電自動化發展的標桿。

“過去,一次惡劣天氣可能讓搶修人員忙上大半天,現在依靠饋線自動化技術,故障處理時間從‘小時級’壓縮到‘毫秒級’。”張霽明說。到2025年,FA系統覆蓋數字擴大到了972條線路、3363個點位,支撐起真正的“不停電”城市核心電網。

2

苦難磨礪,淬煉極致匠心

一切并非一蹴而就。

幼時的一場醫療意外讓張霽明失去了聽力,助聽器成為他與世界溝通的橋梁。然而,這場聽覺上的缺失,反倒讓他更加專注。別人用耳朵學,他就用眼睛看、用手記,付出比別人多無數倍的精力去刻苦學習,讓他順利完成各階段學業。年少的經歷,磨煉了張霽明的意志力和“認死理”的專注精神,為他今后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9年,張霽明入職國網寧波市鄞州區供電公司變電檢修中心,成為一名檢修工。 很快,張霽明發現從理論到實踐還有著很遙遠的距離。他看不懂圖紙,老師傅們也不敢讓他去操作,只能做些最基礎的工作,比如剝電纜皮。年輕的張霽明不想一輩子剝電纜,他對自己說,要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檢修技術。

機會很快就來了。初入公司的張霽明,趕上了鄞州電網的第一次自動化改造。為了能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抱著電力圖紙,見縫插針向師傅們請教。遇到工程師下來指導,更是追著向他們討技術資料,拿回家熬夜學習。大家都是第一次參與自動化改造,都看著設備手冊干活,唯有張霽明把200多頁的手冊全抄了一遍。設備安裝、調試,跟著班組轉戰不同的變電站,短短一年,張霽明就已經能在無人值班改造任務中獨當一面,更成了同事們公認的“活字典”——誰遇到不懂的參數、線路,都來請教他。

2002年,張霽明調入國網寧波市鄞州區供電公司調控中心,開始了與機器“對話”的職業生涯。在這里,張霽明第一次接觸到了寧波第一套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RD-800。為了掌握設備性能,他一行行研讀十幾本厚厚的設備說明書,將復雜的系統結構和工作原理爛熟于心。新系統的安裝調試,從設備拆箱安裝開始,直至上電調試結束,張霽明都全程參與,從不落下任何一道工序。在兩年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基礎上,張霽明和同事們一起成功地將第一代電力調度自動化RD-800系統應用到了鄞州電網,創造了鄞州變電站數據自動化采集這一歷史性時刻,簡單的遠程監控,結束了鄞州電網“盲調”的日子。

逐夢科技,護航電網未來

近年來,電網數字化轉型浪潮洶涌澎湃,張霽明勇做“科技藍海”的弄潮兒。

為解決分布式光伏迅猛發展,對電網運行帶來安全挑戰的問題,張霽明和團隊研發的國內首個基于“5G+”源網荷協同控制的分布式光伏正式接入鄞州供電公司調度系統,并在10千伏韻升分布式光伏電站實現落地投運,實現了對分布式電源的統一調度。“現在,只需調控中心發送一個指令,即可對多個分布式電源進行智能調節。”目前,該系統正在進行大范圍試點推廣,未來有望成為提升新能源消納效率的關鍵技術。今年,張霽明正牽頭圍繞配網中低壓可靠性提升開展技術攻關,該技術一旦攻克成功,將解決大量中低壓配網的感知和故障定位問題,進一步提升電網供電可靠性。

深夜的調控中心,張霽明的辦公桌上總有一本翻開的筆記本,記錄著一天的思考與技術總結。堆滿A4紙的藍色文件夾里,是一項項創新課題的推進方案。漆黑夜幕下,張霽明辦公室的燈依然亮著,而窗外,是他守護的萬家燈火。

從一名普通的檢修工到電網自動化領域的技術尖兵,張霽明用25年的執著書寫了寧波市鄞州區電網自動化的創新史。他說:“技術會不斷更迭,但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會變。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拓展專業邊界,讓電網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是的,無感中的無感,毫秒中的毫秒,這是國家電網人一直以來的追求。新的時代,國家電網人正用數字化、人工智能先進技術建好電網,護航中國制造揚帆海內外。

從50分鐘到0.1秒,張霽明用雙耳失聰的人生,聽清了時代對“中國速度”的呼喚。他的故事,不僅是電網技術的革新,更是大國工匠以極致匠心,守護中國制造邁向世界的鏗鏘腳步。(陸樂 夏晟)

編輯:馬嘉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 亚洲第一在线精品 |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日韩 | 在线不卡高速播放AV电影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人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