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江蘇太倉市政協——
讓城市成為青年發展的“最強后盾”4月下旬,《太倉市關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十條措施》發布,這是江蘇太倉首個青年人才專項集成政策,從城市體驗、生活保障、創業支持等各個角度出發,打造青年人才發展的“最強后盾”。
此次出臺的十條措施中,有很多創新之舉:包括對首次來太倉考察創新創業環境的畢業生,給予300至500元的一次性補貼;對在太倉新就業青年人才,提供價值1880元的城市體驗禮遇,支持潮玩、趣游、樂購等全域體驗,讓青年全方位感受太倉、融入太倉;對重點企業和高校院所自主認定的青年人才,可不唯論文、職稱、學歷、獎項,給予最高15萬元的薪酬補貼。
在這些政策中,有不少“金點子”來自政協委員。年初,太倉市政協面向全體委員廣泛征集關于加快青年人才集聚的意見建議,迅速得到幾十位委員的積極響應。太倉市政協對50余條建議進行梳理分類,并以社情民意信息專報的形式報送市委、市政府。
“在看到征集通知后,我第一感覺‘引流’非常重要,要讓畢業生多來太倉來看看,尤其是考察補貼的申領一定要簡單快捷,降低門檻。有關部門第一時間與我聯系,邀請我參與申領小程序的優化工作,我的許多建議已經落實成了一行行‘代碼’。”市政協委員陳朝自豪地說。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提麗娜委員。“我當時提出,針對短期來太考察的青年學生,要參照‘驛站’概念,為他們提供幾天的免費住宿和綜合信息服務,與中長期青年公寓實現互補,沒想到我的建議這么快被采納了。”在太倉出臺的十條措施中,短期有便捷化的青年驛站,中期有萬余套青年公寓和租房補貼,購房有共2億元額度的房票補貼,實現了短、中、長全鏈條保障。
青年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活力所在。近年來,太倉市高度重視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從全國首創的考察補貼,到顛覆傳統的人才評價機制;從“上海下一站”的區位借力,到“德企之鄉”的產才融合;從青年社區的社群運營,到數字服務的無感體驗……太倉用一套組合拳證明:小城也能打造人才“強磁場”。
太倉市政協作為重要助力者,連續多年在協商計劃中加入青年發展議題。近年來,圍繞“雙元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留學生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引進與高質量發展等,開展了一系列調研視察和協商建言活動,引導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一座青年之城,不僅要成為青年創業的主場,更要讓青年融入城市生活的肌理,讓青年和城市產生價值共鳴。“今年,我們把‘建設青年型社區’作為首要協商課題,引導委員聚焦這一主題建言獻策,助力打造更多配套完善、服務優越的青年人才社區,從而更好滿足他們的學習生活、精神文化、社會交往等多元需求。”太倉市政協主席徐志強表示。(通訊員 梁現可 劉林奇 本報記者 江迪)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