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變賽事流量為消費增量
——河北省政協聚焦發展體育賽事經濟開展專題協商
2024年,河北省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4700余場,吸引參賽人員和觀眾超過1000萬人次,帶動餐飲、住宿、旅游等消費達160多億元。這是河北重視體育賽事,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成績單”。
如何進一步提高“成績單”分數?4月28日,河北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召開遠程專題協商會,省發展和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體育局等部門負責人,與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保定、張家口市政協同志一起尋找“提分”辦法。
省體育局副局長田建功介紹,2024年,河北大力推動體育賽事經濟發展,冰雪賽事帶動冰雪運動蓬勃發展,崇禮奧林匹克公園場館運營實現盈余;戶外賽事亮點紛呈,叫響“戶外在河北”品牌;新興賽事方興未艾,輪滑、馬術、激光跑等賽事激發青少年參與熱情,形成強烈的聚集效應和品牌效應。他同時表示,河北賽事市場開發程度有待提升,需要激發社會力量參與賽事經濟的積極性。
“要充分借助京津豐富的體育資源,積極爭取國際頂級賽事、國內重大賽事落戶河北。”省政協委員劉博宇說,要加強賽事供給、提升賽事品質。他建議,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國內體育賽事運營機構溝通合作,提升賽事國際化水平和影響力,并且深挖河北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優勢,培育具有河北特色的自主賽事品牌。
河北積極推動“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馮國芳介紹,2024年,河北打造了“跟著賽事去旅行”文旅品牌,推出體育賽事配套精品主題游線路38條,但部分地區體育旅游產品缺乏創新,有的體育旅游景區和賽事舉辦地的服務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哪兒有比賽就去哪兒。”省政協委員申富平說,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參加或觀看比賽,是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們解鎖一座城市的途徑。他建議,考慮河北區位特點,設計賽事項目要掌握京津人群需求,特別是京津本土滿足不了的需求,并且要增強觀賞性或參與性賽事的體驗感。此外,家庭消費是賽事經濟主流,建議一些賽事選擇在寒暑假或節假日舉辦。
通過打造多業態融合服務消費場景,河北商務部門積極助力體育賽事經濟發展。“把想買、想用的內容都體現出來,吸引游客購買。”省商務廳副廳長張賀成說,在體育賽事經濟中要從需求端出發強化商品和消費供給,提升參賽者和觀看者的消費意愿,吸引更多人來冀參賽、在冀消費。
保定市政協委員宋廣志建議,創新“時空折疊”消費模式,建立“四季不落幕”的賽事體系,構建“運動銀行”數字平臺,將參賽里程、運動時長轉化為住宿、餐飲等消費權益,形成閉環激勵。張家口市政協常委鄭素梅表示,可探索“體育+康養”融合發展,開發運動健康特色康養產品,還可通過推進“體育精品賽事”等體育文化休閑旅游優質線路建設,培育消費熱點。
“發展賽事經濟要做好資金、人才、土地、場館、技術等產業要素的集聚整合文章。”河北冀興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李炳亮說,發展賽事經濟,既要研究賽事及其自動產生的經濟效益,更要豐富賽事內容、拓寬賽事邊界,促進賽事產業要素集聚與消費能力提升,從特色產業創新發展、經濟效益等角度推進賽事經濟發展。
河北賽事規模與消費拉動效應明顯提升,但在高端賽事與自主品牌競爭力、產業鏈條與市場化運營、區域協同與消費場景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省發展和改革委二級巡視員李煊表示,發改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在推動賽事經濟產業鏈延伸、謀劃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推動區域協同發展、豐富消費體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推進全省體育賽事經濟不斷發展。
協商會上,凝聚起打造體育賽事經濟強勁引擎共識。主持會議的省政協副主席張古江與大家交流互動,表示培育壯大體育賽事經濟是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省政協要繼續做好助力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本報記者 高新國)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