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陜西寶雞市政協舉辦讀書感悟交流展示活動 探尋青銅瑰寶 傳承中華文明
人民政協網5月6日電(記者 路強 通訊員 李哲宇 賀鶴)“巍巍秦嶺下,滔滔渭水旁,那無數的青銅瑰寶,記錄著秦根周源的古老歲月。”近日,陜西省寶雞市政協舉辦“解讀青銅密碼 領悟中華文明”讀書感悟交流展示活動,展開了一場中華文化探尋之旅。
2024年9月,
寶雞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
讀書活動現場,來自各縣區政協、市級各民主黨派、市工商聯和市政協各專委會的26支代表隊,通過朗誦、情景表演等形式,再現了青銅器承載的文化故事。
“‘宅茲中國’四個字被刻在何尊一百二十二字銘文之中,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市政協委員馮華在介紹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時感嘆道,“那些鐫刻其中的字跡,更像是寫給數千年后中國人的信。”“大克鼎的銘文價值連城。在長達290個銘文中見證了古代社會的禮儀制度。”市政協委員薛芳麗通過為大家解密扶風縣出土的大克鼎,揭示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德尚禮的優良傳統。“口沿內壁鐫刻的25字銘文,記述著一位古人祭祖祈福,希望永保子孫的動人故事。”鳳翔區政協委員馮永亮帶著3名小朋友登臺,介紹了鳳翔出土的對罍等三件青銅器。
“西周青銅器不朽文化里映射著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第九、十屆市政協委員易渲承說,如今70多歲的他仍在積極組織拍攝紀錄片,從青銅文化中探究中華文明的歷史淵源。“媽媽,我好像穿越了千年,更加明白了自己的根和魂在哪里。”太白縣政協機關干部劉洋向孩子分享了當地出土的虢季子白盤的故事。“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傳承好中華文化。”孩童稚嫩的話語傳遞出堅定的信念。
“作為政協委員,我們要影響帶動身邊更多的人了解青銅文化,讓青銅瑰寶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活動現場,渭濱區政協委員劉美希表達了所有寶雞政協人的心聲。
活動中,市政協主席劉其智寄語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從青銅密碼中讀懂華夏“過去何以輝煌”,思考中國“未來何以燦爛”,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成為滋養初心、促進履職的源頭活水,在讀有所思、思有所悟中賡續血脈、砥礪前行。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