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重慶黔江區政協建言規上工業企業發展 助力“強筋健骨” 護航“黔程無憂”
經濟“壓艙石”穩不穩,工業經濟韌性如何,都與規上工業企業密切相關。近日,重慶市黔江區政協常委會會議圍繞規上工業企業發展進行專題協商,委員們針對黔江工業企業產業結構不優、技術人才短缺、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精準“把脈”、集智“開方”。
石琦委員建議,以鏈長制為牽引,系統布局上下游配套企業,精準招引補鏈項目,推動產業鏈向“樹形結構”延伸。同時,推廣涉企檢查“綜合查一次”,為企業減負松綁,全力打造“黔程無憂”營商環境服務品牌,持續優化涉企服務流程,營造親商、
祁國徽委員呼吁,構建“1+2+N”研發平臺體系,設立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專項基金,探索科創經紀人服務模式,以企業發展需求為牽引,加強創新要素資源的配置和流動,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
“人才短缺是產業升級的最大掣肘。”盧敏委員提出,實施“產業+人才”雙鏈融合計劃,編制鋁、玻纖等7條重點產業鏈緊缺人才目錄,聯合高校共建產業學院定向培養技能人才,對領軍人才實施一人一策專項扶持,打造人才引育留用閉環機制。
“物流成本高,削弱企業競爭力。”張揚宜委員算了一筆賬:鐵路、公路、水路運費差異顯著,但中轉成本每噸高達20元。他建議加快高鐵貨場、航空物流樞紐建設,優化“鐵公水”聯運體系,切實降低企業物流負擔。
聽取委員發言后,常務副區長張志鋒表示,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將充分吸納委員建議,錨定“工業翻番”目標,深化延鏈強鏈補鏈行動,聚焦服務企業降要素成本、物流成本、資金成本深化改革,推行“一企業一專員一檔案一方案”服務機制,以更優環境、更實舉措推動工業提質增效。
工業興則黔江興,工業強則黔江強。區政協主席姚登惠表示,將充分發揮政協優勢,持續開展“四下基層”“服務為民”等活動,圍繞企業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認真履職盡責,為加快構建武陵山區現代化產業高地獻計出力。(通訊員 龔雪峰 記者 凌云)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