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沉浸式學習“中國式商量”故事
暨南大學思政課走進廣東省政協文史館
核心閱讀
廣東省政協文史館以豐富的史料、多媒體技術和互動裝置,生動再現了人民政協的光輝歷程,以及廣東省政協在服務大局、凝聚共識、建言資政中的積極貢獻。通過參觀,同學們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獨特優勢,體悟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本報訊(記者 林儀 通訊員 藍媛慧)為深化港澳臺僑學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理解,厚植家國情懷,近日,來自暨南大學“港澳臺僑商科精英班”“忠信篤敬商科菁英班”及研究生各班班長等40多名師生走進廣東省政協文史館,以“沉浸式學習”開展思政第一課,領悟協商民主的歷史底蘊與時代價值。
廣東省政協文史館以豐富的史料、多媒體技術和互動裝置,生動再現了人民政協的光輝歷程,以及廣東省政協在服務大局、凝聚共識、建言資政中的積極貢獻。師生們依次參觀了“攜手開啟新紀元”“廣東省政協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中的政協貢獻”等七大展廳。從1948年“五一口號”拉開協商建國序幕,到改革開放中推動引進“白天鵝賓館”等標志性項目,再到近年來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的10年提案歷程,同學們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獨特優勢,體悟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參觀過程中,沉浸式體驗讓理論知識“觸手可及”。裸眼3D芭蕾舞劇重現民主人士北上歷險場景;模擬提案撰寫平臺讓學生體驗提案撰寫流程;“南方談話”影像資料再現鄧小平同志的諄諄囑托;“委員風采”展示屏直觀呈現了歷屆政協委員的履職經歷等,同學們直觀感受到人民政協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歷史厚度。
參觀結束后,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區向麗講授思政第一課。她結合廣東省政協的履職案例和暨南校史,闡釋了新時代協商民主的制度創新與實踐價值,強調港澳臺僑青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要主動融入國家治理體系,成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堅定支持者。希望大家能夠從政協“團結民主”的歷史基因中汲取力量,以“提案思維”關注社會民生,主動參與民主實踐,成為國家發展的“建言者”與“建設者”,在民族復興征程上奏響青春強音。
課堂還聚焦“青年如何參與國家治理”展開討論。2024級心理學碩士研究生提到,“提案不僅是文字工作,更是‘柔性管理不越位、協商監督不缺位’的制度智慧”;2022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談道,“通過學習‘團結’與‘民主’兩大主題,讓我感受到各界力量共擔使命的震撼”;港澳臺僑學生代表則表示,“作為兩地青年樞紐,未來要傳承政協‘同舟共濟’精神,助力大灣區融合發展”。
為深化學習成效,活動特別設置政協知識問答環節,圍繞“政協性質”“政協三大職能”“提案撰寫與辦理流程”“港澳委員履職故事”等內容展開互動。同學們踴躍搶答,現場氣氛熱烈。“港澳臺僑商科精英班”學生表示:“過去覺得政協離我們很遠,今天才知道提案可以‘從小處切口’推動社會進步!未來將結合商科專業嘗試撰寫模擬提案。”(記者 林儀 通訊員 藍媛慧)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