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華章·履職有我
奮斗華章·履職有我丨“山水之城”煥發“智治之美”
——重慶市政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一年間
巴渝大地,草木蔥蘢,生機勃發。2024年4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深入物流園區、城市社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等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這些地方,一年來喜事接踵而至: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跑出對外開放“加速度”;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闖新路,“愿望清單”變成群眾“幸福清單”;“山水之城”煥發“智治之美”……
循著來路回望這一年,重慶市政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奮楫揚帆、同心共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不斷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為助力重慶做實“兩大定位”、發揮“三個作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交出了一份質量高、成色足的政協答卷。
建言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增強“澎湃動能”
“推動西部大開放、促進西部大開發,物流很重要,大家要繼續努力,不斷創造新的業績,作出新的貢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重慶市委提出了重點打造“六區一高地”。
“黨委想什么,政協議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協幫什么”,這是市政協一直以來的履職思路。一年來,市政協圍繞“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戰略定位,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協商議政,實施“協商議政提質增效”行動,以高質量協商履職服務重慶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越來越多的國際班列在團結村中心站匯集。去年,重慶中歐班列全程時刻表班列實現雙向貫通,整體運行時效提升30%。”今年市政協全會的“委員通道”上,黃浦委員分享了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如何從昔日的“鄉里小站”實現中歐班列開行10萬列的經歷。
黃偉委員多年來持續聚焦航空樞紐建設,《關于推動鐵路網與重慶樞紐機場全面深度融合》《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眾多提案被采納到政策、規劃中。隨著4月T3B航站樓啟用、第四跑道投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形成“3座航站樓﹢1座衛星廳﹢4條跑道”運行格局,為重慶區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如今,這條具有澎湃動能的國際經濟走廊正在書寫著新時代的絲路傳奇。
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創新,確保“民生為大”
習近平總書記來渝考察,要求重慶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一年來,市政協始終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理念,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切囑托,轉化為行動,落實到細處。
把協商式民主監督嵌入現代化城市治理。2024年,市政協首次制定民主監督工作年度計劃,提出了13項重點民主監督活動。其中,聚焦安全隱患排查,市政協組織委員深入基層一線,暗訪排查安全風險隱患443處,形成的調研報告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聚焦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市政協實施“全力助推我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專項民主監督,推動全過程全鏈條閉環式監督……在一系列創新舉措中,市政協不斷提高民主監督實效,把事關發展、情系民生的“愿望清單”變成了政協的“履職清單”、群眾的“幸福清單”。
迭代升級“數字政協”工作,委員履職將更便捷高效。市政協負責人介紹,市政協正在推進“民主監督直通車”數字化平臺建設。委員們發現城市治理等問題線索可通過“隨手記”“隨手拍”直報部門處理機制,實現監督信息的快速收集、流轉、處理和反饋,進一步提升委員民主監督效率和效果,加強委員與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切實提升民主監督質效。
助力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展現“上游擔當”
“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重慶,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著巴山渝水,殷殷囑托激勵著山城兒女。
去年6月,重慶市政協圍繞“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美麗重慶建設”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委員們聚焦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民生工程、長江生態保護、生態治理體系現代化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意見建議。
有調研才有發言權。市政協組建調研組,圍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主題,深入一線實地走訪,收獲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形成調研報告,從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系統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推動生態治理系統重塑等方面提出建議。
位于嘉陵江畔的縉云山,是重慶中心城區的生態“綠肺”。近日,市政協“凝心聚力巴渝行”采訪團走進縉云山自然教育中心,黃海委員展示了踐行“兩山論”的“生態賬本”:縉云山保護區創新開展生態價值核算,測算出年涵養水源價值近1億元、固碳釋氧價值超2億元。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讓生態優勢切實轉化為發展動能。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重慶市政協正以“協”的智慧書寫“同心答卷”,用“商”的能量激蕩“兩江春潮”。新時代的“山城趕考人”始終與長江的波濤同頻,與人民的期盼共振。(本報記者 黃典)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