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政協(xié)網(wǎng)評
日出東方,從觀眾席走向舞臺中央
1月1日14時41分,G2028次列車緩緩駛出,從西安北站一路向東開往杭州西站,途經(jīng)商丘站變更車次為G2025次,與2025年時光重疊,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年列車”。再往東去,來到與祖國西極烏恰、南極三沙、北極漠河并稱“華夏四極”的東極撫遠,有一群人在這里“找東”——追逐東起的第一縷陽光,中國人的浪漫從未缺席。從觀眾席走向舞臺中央,參與這場全民盛宴,人人都是主角。
儀式感是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資源。自古以來,中國人過節(jié)都很重視儀式感,如過春節(jié)要貼春聯(lián)、剪窗花、寫福字,過端午節(jié)要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和菖蒲,過中秋節(jié)要祭月、吃月餅、猜燈謎等。過元旦同樣如此。這一天,南方人講究吃湯圓、年糕、魚、糍粑等,北方則講究吃餃子、涮火鍋。儀式背后是文化,是傳承。如今人們通過各種傳統(tǒng)的抑或現(xiàn)代的儀式迎接新年到來,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和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現(xiàn)。
儀式感源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足了,人們對于生活的品質(zhì)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人們的文旅消費支出顯著增加。為創(chuàng)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各地文旅在跨年活動中“上大分”。新年,在南京銀杏湖樂園看七彩祥云煙花綻放,還是在江西上饒的夜晚看數(shù)千架無人機凌空而起光繪盛世圖景,抑或在新疆喀什看2025只氣球承載著各族群眾的美好心愿與希望飛向高空……不論在哪里,只要向往美好,熱火朝天的節(jié)日氣氛都觸手可及。
儀式感也是民族自豪感的體現(xiàn)。即將到來的乙巳蛇年是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jié)。1月1日7時36分,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與朝陽一同升起,5.1萬名群眾在現(xiàn)場高唱國歌。廣場上高呼“祖國萬歲”時,讓人激動到熱淚盈眶。當天,國產(chǎn)大飛機C919執(zhí)飛“上海虹橋—香港”往返航班,身披“閃耀中國紅”特別涂裝開啟新年第一飛。辭舊迎新之際,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076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艦正式出塢,網(wǎng)友高呼的“四川艦雄起”背后更是“祖國雄起”!這場象征光榮的狂歡,你我皆在人群中,而背后是滿滿的民族自豪感。
元旦過后,春節(jié)很快到來。首個中國非遺年,外國游客來華人數(shù)暴增。數(shù)據(jù)顯示,預計蛇年春節(jié)期間,外國游客來華訂單量將同期增長203%,主要客源地為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美國等,而上海則是外國游客來華首選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話題“韓國流行周五下班去中國”登上微博熱搜,中國對韓試行免簽政策以來,許多年輕人選擇周五下班后,利用周末休息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中國旅行。上海不少店家設置了韓文指示語、中英韓三語菜單,甚至能用韓語通過二維碼點單……“中國人”成為了中國名片,走到舞臺中央,成為鏈接祖國與世界的橋梁。
日出東方,我們相信會有更多人“來東極找東”。每個華夏人,都會為找到“東方紅”的“東”與“紅”、找到“根”而倍感自豪。
記者:鄭真鑫 李木元
文字編輯:呂婉瑩
新媒體編輯:洪琳
審核:周佳佳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