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實踐與探索
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實踐與探索丨激活城市發展的“青春動能”
——廣州市政協和共青團市委攜手創新打造“青年百姓提案”小記
初夏的廣州,木棉樹高擎火炬般的紅花,將盛放的春意潑灑在珠江北岸的廣州政協文史展示中心。近日,在這座融合嶺南傳統建筑風格與現代玻璃幕墻的文化地標里,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正在舉行,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和共青團廣州市委有關負責人正在向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介紹“青年百姓提案”專項活動。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州,要求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2023年,廣州市政協辦公廳和團市委攜手打造“青年百姓提案”,將總書記的殷切期許轉化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實際舉措。
青年是城市發展的活力源泉。“我們重點圍繞‘青年成長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兩個方面,發動青年建言獻策,提升青年參與城市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市政協辦公廳負責人表示,市政協辦公廳和團市委攜手開展“青年百姓提案”專項活動,動員全市青年通過“百姓提案”征集小程序,為廣州發展建言獻策。
“關于重視城鄉大齡青年‘婚戀難’的提案”“關于運用紅色資源涵育新時代青年志氣骨氣底氣的提案”“關于激勵培養青年媒體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提案”……青年的智慧噴涌而出。為把青年的“金點子”轉化為高質量的提案建議,團市委掛牌成立了“青年百姓提案”工作聯絡站,組建了“青年百姓提案”遴選委員會,邀請政協委員一對一輔導打磨,把青年建議培育成正式提案,確保青年的意見建議能夠落地見效。
“海歸”方恒亮是最早提交“青年百姓提案”的青年之一。他結合個人親身經歷和工作實踐,提出了“加快海歸青年社會融入,助力廣州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在指尖輕觸‘百姓提案’小程序界面的瞬間,我觸摸到了數字時代參政議政的新窗口,這也推動我增強了聯系青年、幫助青年的主動意識,不斷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恒亮認為,市政協以“青年百姓提案”不斷提升青年參與社會治理的能力,同時也使城市治理能夠更精準地回應青年與社會需求。這不僅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筑牢了根基,更是廣州在“二次創業”中煥發“老城市新活力”的一項有力舉措。
廣州對青年發展更友好,青年便對廣州發展更有為。廣大的廣州青年正在用“青年百姓提案”編織著青年與城市共生共榮的經緯線。在廣州的“二次創業”浪潮中,珠江入海口的風裹挾著當代青年的蓬勃生機,青年如躍動的浪花,在政協搭建的“青年百姓提案”礁石上激蕩出璀璨光斑。目前,市政協已收集到83件質量較好的“青年百姓提案”,由市政協委員逐步分批認領培育。
市政協委員劉朝華認領培育的《關于深化穗澳交流,打造兩地青年常態化交流平臺的提案》,推動完善了穗澳青年服務聯絡機制,助力打造了一批穗澳青年交流活動品牌,為澳門青年融入廣州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認領這個提案后,在市政協的支持下,我與‘青年百姓提案’人、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及一線工作人員共同探討提案可行性與推進措施。”劉朝華說,青年參與政協提案,從城市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建設者”,青年的創新智慧與蓬勃活力得以匯聚,同時也加深了青年對社會治理及政策的理解與認識,構建了更大的社會共識,形成了良性社會治理生態。
“以前覺得‘高大上’的提案原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身邊事還是廣州的發展都能通過‘青年百姓提案’平臺發聲,當課堂里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概念變成手中可提交、可追蹤的提案,枯燥的理論突然就‘活’了。”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代表在思政課結束后感慨道。
青年是一座城市的封面。一件件“青年百姓提案”,為廣州發展注入了青年智慧。青年們不再困守寫字樓格子間,他們把研討會的頭腦風暴變成城市發展的施工圖,讓“金點子”在傳統的荔灣老騎樓與新興的黃埔實驗室間架起“彩虹橋”。當晨光漫過廣州塔尖,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號角聲里,聽得見青年心跳與城市脈動的共鳴。
近期,市政協辦公廳與共青團廣州市委、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廣州市學生聯合會,聯合印發了《“我為廣州十五五規劃建言”——“青年百姓提案”征集活動方案》,面向大、中學生、社會職業青年,啟動2025年度“青年百姓提案”征集工作。在這座容納了700多萬名青年的城市里,廣大青年正在以參與者的姿態,與廣州城市發展共同進步。每一次深入的調研、每一場熱烈的討論、每一件反復打磨的提案,都在悄然重塑著青年與城市的聯結。青年與廣州,正以提案為媒,在這場雙向奔赴中,寫下屬于新時代的“花城故事”。
(本報記者 林儀 通訊員 李健 何通臻)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