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中華醫藏》溫病卷發布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15日電(記者 張麗)5月12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溫病卷發布暨工作推進會在四川成都召開。會上發布了最新出版的《中華醫藏·溫病卷》,并聽取了《中華醫藏》各項目組工作進展匯報。科技司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督導,要求各項目組既要加快編纂進度,又要確保出版品質,穩步推進《中華醫藏》這一重大文化工程。
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框架下實施的《中華醫藏》項目,是迄今國內外規模最大的中醫藥古籍整理保護項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牽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具體推進,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圖書館)、全國中醫藥行業古籍保護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組織具體實施,對 2289 種古籍元典影印出版。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的組織管理下,目前項目已出版《養生卷》《叢書卷》《溫病卷》三批成果,整理收錄了194種典籍、成書共206冊。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有關負責同志指出,中醫藥古籍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工作,成立古籍工作領導小組,對中醫藥古籍工作系統性謀劃、一體化布局,統籌實施了以《中華醫藏》為代表的一系列中醫藥古籍保護研究與出版利用的重大項目。在多部門、全行業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中醫藥古籍工作不斷呈現新面貌,通過系統性保護與深度挖掘利用,推動了古典醫籍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讓古籍智慧服務于當代臨床、教育、科研,助力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
此次出版的《中華醫藏·溫病卷》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項目組與山西中醫藥大學項目組聯合主編,收錄溫病通論及瘟疫、瘧疾、痢疾等六類專病文獻93種,涵蓋《溫疫論》《溫病條辨》等經典專著及清刻本等珍稀版本,凸顯三大價值:其一為學術價值,《溫病卷》系統梳理了溫病學說發展歷程,彰顯其獨立于傷寒體系后的學術地位;其二是文獻價值,書中精選底本精善、版本精良的古籍,為溫病學研究提供了權威范本;其三是臨床價值,所錄醫籍詳細闡述了疫病辨治方藥,如達原飲、銀翹散等經典名方,對當代傳染病防治仍具指導意義。《溫病卷》的問世,有助于深入挖掘溫病學理論與臨床經驗,推動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中醫智慧與力量。
會議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全國中醫藥行業古籍保護中心)、成都中醫藥大學承辦,來自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相關工作人員,以及各地中醫藥古籍從業人員、中醫院校圖書館代表等百余人參會。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