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主席論壇

以法治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年05月19日 11:57  |  作者:謝茹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為契機,突出問題導向,依法推進中央決策部署落地,切實讓民營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助力民營經濟在法治化軌道上行穩致遠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民營經濟促進法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和政策舉措確立為法律制度,再次重申基本經濟制度的法律地位,首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和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進一步釋放了以“法治利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鮮明信號,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法治“定心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從頒布中小企業促進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修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到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長期以來,黨和國家持續強化民營經濟法治保障,護航民營經濟量質雙升、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共十八大以來,民營企業數量翻了兩番,占企業總數92%以上;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貢獻了65%的發明專利、75%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占比達九成以上。從產品創新到技術突破,從深耕國內市場到角逐國際舞臺,民營經濟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日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法治化營商環境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如一些領域市場準入“一碗水端不平”,一些基層存在涉企執法不規范現象,個別地方招商引資“新官不理舊賬”,“連環套”式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反映仍較強烈等。有民營企業家感慨,要優惠不如給機會,求保障不如靠法律。破除制約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愈益成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發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黨和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強調“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為契機,突出問題導向,依法推進中央決策部署落地,切實讓民營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助力民營經濟在法治化軌道上行穩致遠。

???以法治之力優化公平競爭環境

公平競爭制度是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章第一條就明確提出“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并單列“公平競爭”專章,足以表明其對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性。

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需要法治護航。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在與中小企業促進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相應法律法規相互協調、相互銜接的基礎上,制定與民營經濟促進法相關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等配套規則,并強化相關條款的具體細化、硬性剛性要求,不斷增強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及可操作性、可預期性,筑牢公平競爭法治基石。

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明晰政府與市場邊界,堅持依法行政,才能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落實法治政府與誠信政府要求,完善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制定涉及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的政策措施時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并定期評估,嚴防公共資源交易中通過設置資質標準等隱性壁壘排除、限制民營經濟組織參與招投標、政府采購等行為。嚴格執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持續清理廢除招商引資中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有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內容的政策措施,建立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市場準入壁壘投訴和處理回應機制,打破“卷簾門”“玻璃門”支持民企進入國家重點行業領域、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寓政府管理于服務之中,以法治為指引,制定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打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靠前一步、多想一層落實“兩個給予”,以政府服務暖心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堅持改革和法治雙輪驅動,健全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完善產權登記流轉制度,加強涉民企知識產權全鏈條快速協同保護維權服務,激勵創新創造積極性。完善市場準入和企業退出制度,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構建規范、協同、高效的信用修復機制,助力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使用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準入暢通、規則一致地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以法治之為解制約發展難題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以“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等章節回應民營企業現實關切,以難題破解卸下前行“包袱”,必將有力有效調動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積極性。

用“硬約束”破解民營企業“要債難”。加大源頭治理,從政府、國企帶頭做起,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加快實質性清欠,以健全財政預算和債務管理機制為重點嚴控新增欠賬。強化實施《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健全解決拖欠賬款長效機制。強化失信懲戒,對以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換屆、機構職能調整及相關人員更替等為由違約毀約,以及合同未約定情況下以等待竣工批復、決算審計等為由拒付或拖欠的,嚴肅依法處理。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提高監管公平性、規范性、簡約性。強化公正執法,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處罰標準,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優化“執法人員不掃碼,企業有權拒檢查”的掃碼檢查模式,發揮企業對監管部門執法活動的反向監督作用。建立健全異地行政執法協作制度及跨區域行政訴訟案件聯合處置機制,強化執法監督糾錯問責,根治“四亂”及各類趨利性執法。創新執法方式,推行“首違不罰”“輕微免罰”平衡執法剛性與柔性,對經濟領域嶄露頭角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探索開展“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等包容審慎監管,利用數字化賦能破解監管無序、缺位越位等問題,最大限度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必要干擾。

加強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同責同罪同罰。嚴格依法定程序審理涉民企案件,有效區分違法所得、涉案財物與合法財產,有效區分企業財產和企業家個人財產界限。強化訴調對接,依法規范涉產權強制性措施,嚴防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完善涉企案件申訴、再審制度,健全冤錯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態化糾正機制。

???以法治之舉促民企規范經營

“打鐵還需自身硬”。舉凡發展壯大的民營企業,無不錨定誠信守法底線,講正氣、走正道。民營經濟促進法單列“規范經營”專章對民營經濟組織行為規范提出法律要求,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合規即是生存。民營企業大力推進合規建設,才能煉就“金剛不壞之身”。推進企業合規與生產、營銷、管理深度融合,形成合規創造價值共識。推出經營者“入市第一課”,通過數字平臺向企業宣傳培訓安全營商、信用維護、知識產權保護等合規事項,助力系好合規經營“第一顆紐扣”。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紐帶橋梁作用,將合規要求納入商(協)會自律公約,借助專業力量為企業提供“定制化”合規體檢及解決方案,促進形成行業自律與法律規則協同效應。

依法經營、依法管理,才能提升信譽、增加效益、行穩致遠。推動民營企業將法治精神融入企業內部管理,完善財務審計和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健全懲戒和警示制度,積極開展防范和治理內部腐敗及職務違法犯罪,打造法治民企、信用民企、清廉民企。持續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走深走實,探索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機制,分層分類、分細分級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經營管理制度,規范經營者及員工行為,提升項目決策、監督管理、風險防范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夯實企業發展根基。

依法護航民企發展,既要筑牢產權“保護網”,又要鋪設服務“快車道”。加強普法宣傳和“送法律進企業”,通過以案釋法等形式,增強企業合規、廉潔、誠信意識。推進“法治體檢”常態化,探索構建全國統一的民企法律風險自測平臺,通過數智賦能提高企業風險識別能力。深化“萬所聯萬會”機制,加強非公維權服務平臺和機制建設,推進商會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效聯動,拓寬仲裁、調解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提高法律服務可及性實效性,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前端。

法治是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作為我國首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出臺,確保民營經濟組織和各類經濟組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場機會和發展權利,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必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增強民企發展信心,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動力、創造力,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向著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編輯:李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sss整片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欧美激情 |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福利福利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