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北斗“出海”效應明顯 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大
人民政協
白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9%。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5.46%,達到1699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29.51%。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同比增長8.21%,達到4059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達到70.49%。在大眾應用市場方面,2024年北斗在智能手機、穿戴式設備、乘用車前裝、消費型無人機、電動自行車等方面持續發力,應用規模進一步提升。其中,已有約2.88億部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占比達98%;大眾地圖軟件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車道級導航功能已覆蓋全國99%以上的城市和鄉鎮道路。
白皮書顯示,2024年,北斗系統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深度應用與創新突破,其高精度定位、短報文通信、時空信息服務等核心能力持續賦能千行百業。北斗跨界融合不斷深化,與5G、AI、物聯網技術結合,催生無人農場、數字工地等新業態;精度與可靠性不斷提升,米級定位、短報文功能已在電力和應急等關鍵領域成為標配;國際化拓展順利推進,北斗加速“出海”,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白皮書指出,2024年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涉及的黃河流域、長江經濟帶以及海南地區等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果,其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深度持續加深,為各行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據不完全統計,五大區域共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終端近1580萬臺/套。從更大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范圍來看,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黃河流域、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已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終端超過2220萬臺/套。
在北斗國際化發展方面,白皮書指出,北斗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簽署了中俄、中巴、中阿、中沙、中白等合作文件,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持續擴大北斗國際“朋友圈”,產品出口14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尼日利亞、突尼斯、塞內加爾、喀麥隆、吉布提等30多個非洲國家建設了北斗CORS站,為當地的國土測繪、水利、交通、農業、林業、采礦、車輛管理、氣象監測等多個領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此外,作為中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項目,秘魯錢凱港成為了南美首個應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AI”的智慧港口。同時,北斗國際交流合作也在持續推進,中國還與南非、尼日利亞分別簽署了關于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領域合作的雙邊文件。
白皮書顯示,低空經濟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正以北斗時空技術為核心主線加速發展,其應用場景已覆蓋無人機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當前我國低空經濟仍處初級階段,空域利用率不足5%,面臨適航認證周期長、基礎設施待完善等挑戰。白皮書指出,未來,隨著技術持續突破、政策體系深化,以及國際合作拓展,北斗將推動低空經濟向立體交通網絡重構、智慧城市融合、鄉村振興等方向延伸。這一進程不僅需要攻克電池續航、空域算法等技術瓶頸,還需通過“監管沙盒”試點和國際標準共建,實現安全與創新的動態平衡。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