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社會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時評 創客說 樂觀社會 畫里有話 滾動資訊

首頁>社會>聚焦

當健身遇見老年——

“銀發健身族”如何綻放人生別樣精彩?

2025年05月22日 09:24  |  作者:趙瑩瑩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5.22 10版配圖(7272888)-20250522090626

5.22 10版 素材(7271839)-20250522090618

滿頭銀發?那又怎樣?“銀發健身族”正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視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以及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老年人的健身理念不斷更新,健身項目、參與形式等也在與時俱進、日益廣泛。與此同時,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關注?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如何讓銀發時光綻放出人生的別樣精彩?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就此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

“多一些家門口的體育設施”

清晨6點,北京海淀紫竹院公園的竹林小徑上早已響起細碎的腳步聲。熹微的晨光在竹葉間流轉跳躍,健身器材區漸漸熱鬧起來。

單杠上,年近七旬的李瑞安大爺做著引體向上。隨著身體上下起伏,他腰間掛著的老式鑰匙串叮當作響,與收音機里飄出的京劇唱段交織成一首獨特的晨曲。

“只要天氣晴好,我雷打不動地準時出現在公園里。”李大爺一邊擦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對記者說,自己每天堅持做20個引體向上、練30個俯臥撐,再打半小時太極拳。

“到了我們這個歲數,把身體練好最實在!”說著,他雙臂舒展,一個漂亮的側身拉伸動作行云流水般完成,周圍的老伙伴們也不約而同操練起來。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公園已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場所。晨練間隙,不少“銀發健身族”的言談話語間透露出,公園里種類豐富、數量充足的健身器材是他們選擇來此鍛煉的關鍵因素。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許多老年人更期待“多一些家門口的體育設施”,飯后閑暇時,在家門口就能輕松舒展筋骨,不再需要“長途跋涉”。

“這種需求,折射出城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仍有優化空間。如何讓健身資源更均衡地惠及各個年齡段、各個社區的居民,成為城市規劃者需要思考的課題。”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丁亞琳認為,在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老年群體的健身需求,將適老化健身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更新和社區改造的重點項目。

根據最新國民體質監測報告,公園健身場地的使用率已攀升至9.0%,較往年增長3.6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全國超過八成的居民都能在15分鐘步行范圍內找到健身場所。

“可以考慮建立‘15分鐘健身圈’動態評估機制,重點關注老舊小區、城鄉接合部等薄弱區域,讓健身服務真正實現‘全齡友好、全域覆蓋’。”丁亞琳表示,要嚴格落實國家關于適老化健身設施建設的硬性指標,并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激勵,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適老化健身設施建設,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參與的共建格局。

對此,眾多老年體育愛好者紛紛表示贊同。“小區樓下安裝一些健身器械,我們老年人鍛煉也更方便一些。”李瑞安告訴記者。

在丁亞琳看來,下一步需要重點全面推進老舊小區健身設施改造升級、新建社區健身空間預留、農村行政村配備基礎器材等工作,切實打通老年人進行體育運動的“末梢神經”,讓他們平等享有“舉步可達”的健身條件。

為老年人創造更多參與機會

如果說完善體育設施是硬件基礎的夯實,那么創新服務供給模式則是將“老有所健”的民生愿景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圖景。

這些天,72歲北京退休教師喬紅艷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自從在社區公告欄瞥見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發布的《關于征集老年人健身廣場舞套路的通知》,這位被街坊鄰里親切稱為“喬老師”的廣場舞達人,立即召集她帶領了10余年的“夕陽紅舞蹈隊”,一邊翻看中老年運動保健手冊,一邊比劃著設計動作組合。

“咱這舞步啊,既要讓戴老花鏡的知識分子跳得穩當,也得讓鄉下務農的大姐練得舒暢。”喬紅艷告訴記者,她和隊員們將傳統秧歌步法拆解成8個分解動作,把戲曲身段練習改編成預防頸椎病的“鳳凰點頭”,用手機一次次拍攝視頻反復校驗,以期達到通知要求的“風格鮮明、難易適中,適合廣大老年群體習練”。

眼下,距離提交套路視頻的截止日期還有兩個多月,舞蹈隊員們把這次征集活動當成一場展現自我的盛會。

“通過參與賽事活動,老年人既能強健體魄,又可以拓展社交圈層、豐富精神生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原所長謝敏豪表示,老年體育賽事不僅為銀發群體搭建了展示風采的舞臺,更成為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引擎。

在他看來,當前我國老年體育服務供給體系仍存在結構性不足,具體表現為:活動組織頻次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不相適應,運動項目設計缺乏對老年人肌力、柔韌度等生理特征的針對性考量,而數字化服務設施的不足也限制了老年人群的參與便利度。

“要為具有不同興趣和身體條件的老年人創造更多參與機會,讓體育健身真正成為晚年生活的‘幸福標配’。”謝敏豪提出,推進老年體育事業發展,不僅需要持續開發適老化體育活動項目、構建數字化服務平臺,更應著力完善老年體育賽事體系,通過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賽事活動網絡,為老年群體提供更加豐富、規范的體育參與平臺。

“從當前老年體育活動開展情況來看,在覆蓋人群廣度、運動項目豐富度以及活動組織標準化程度等關鍵環節仍有優化空間。”丁亞琳坦言,我國目前已形成包含全國性老年體育健身展示活動、基層社區老年運動會等多層次的老年體育賽事體系,但在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方面仍有不足,老年公共體育服務的內容設置、標準制定和責任劃分等亟待進一步規范和明確,以構建更加完善的老年體育服務體系。

以“銀齡力量”傳遞健康生活方式

當廣場舞、健身球操、太極拳等專為老年人設計的體育活動在全國城鄉遍地開花,諸多“銀發健身達人”成為全民健身浪潮中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院長鮑明曉在調研時發現,隨著我國老年群體健身活動向縱深發展,對運動科學知識的專業化需求正呈現出質的飛躍。這一趨勢,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掌握系統的運動醫學理論基礎,更要具備針對老年人特殊體質開展精準化健康指導的專業能力。

基于深入調研,他創新提出“雙軌并行”培養老年體育健康服務人才。一方面針對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實施“銀齡專項能力提升計劃”,重點強化慢性病運動干預、防跌倒功能性訓練、老年心理健康促進等特色專業技能培養;另一方面推動高等教育機構開設“老年運動與健康管理”交叉學科,著力培養兼具運動訓練學、老年康復學和預防醫學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專業化人才隊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低齡活力老人的潛能更待開發。”鮑明曉發現,越來越多老年人正在從體育活動“受益者”成為健康理念“傳播者”。他們有的考取了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有的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隊,以“銀齡力量”將科學運動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傳遞給更多人。

他同時提出通過系統培訓賦能低齡健康老人,使其成為“銀齡健身指導員”,以“傳幫帶”形式開展特色體育健身活動,既可以有效緩解專業服務力量短缺問題,又構建起“老幫老、老教老”的互助養老新模式。

在積極推動銀發人力資源開發的同時,鮑明曉進一步提出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各類經營主體深度參與老年體育產業。

“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完善配套政策,既促進企業精準對接老年群體的體育服務需求,又鼓勵其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從而構建供需良性互動的老年體育產業發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我國老年體育事業的發展質量與水平。”鮑明曉說。(記者 趙瑩瑩)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 日本中文字幕二区区高清 | 亚洲三级视频专区 |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看片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8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