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潮”奶奶的觸網“變形記”
清晨8點半,62歲的董桂蘭在送孫子上學回到家后,準時點開抖音直播間。屏幕里,約摸40來歲的主播身著中老年服裝熱情展示:“這件衣服顯瘦百搭顯年輕,喜歡的家人們可以立馬下單!”董桂蘭熟練地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在她的購物車里,有生活用品、老年人服裝和兒童玩具等。誰能想到,幾年前的她連微信紅包都不敢點開。
董桂蘭來自湖南的小縣城,前幾年因兒子兒媳育有孩子,她來到北京幫忙帶孫子。初到北京,數字化生活讓她仿佛置身“數字迷宮”,打車要用手機軟件,購物需掃碼支付,沒有手機幾乎寸步難行。出門購買日用品小配件,她常常不知去哪,只能依賴兒媳網購。家鄉小姐妹時不時發來“邀請好友幫忙砍一刀”的信息,還向她推薦:“網上買東西可便宜了,我前段時間買了把掃把,才10塊錢?!鄙磉吶说亩啻畏窒?,讓董桂蘭鼓起勇氣下載了購物軟件。
回憶起第一次網購,董桂蘭說:“剛學會那會兒,我總怕點錯鍵把錢轉出去?!眱鹤邮职咽纸趟壎ㄣy行卡,告訴她:“您記住,支付時把大拇指放這兒?!彼诒姸嗌唐分校暨x了一條1.2元的毛巾,從急速拼單、確認購物,到立即支付、輸入密碼,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完成購物后,她反復向兒子確認,“我沒有多付錢吧?”“快遞什么時候能到?不會不送吧?”三天后,收到快遞的那一刻,她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此后,小到幾毛錢的螺絲釘,大到塑料板凳,她都通過網購解決,隔三岔五就能收到快遞包裹。
隨著網購經驗的積累,董桂蘭總結出不少心得:“不是所有商品都物美價廉,一定要選銷量高、評價好的,這樣更有保障?!奔幢阌龅劫|量不佳的商品,她也大多選擇將就:“現在商家做生意也不容易,東西不貴,湊合著用吧?!边@種消費心態,在董桂蘭的小姐妹中也很普遍。
平日里,兒子兒媳工作繁忙,孫子上幼兒園后,董桂蘭白天常常獨自在家。為了打發時間,她不僅熟練掌握了直播購物,還玩轉抖音、快手、淘寶等多個平臺。通過直播,她不僅能買到日常用品、小型家電,還能“云逛”全國各地的特色集市。在一個助農直播間,她下單了湘西臘肉,收到貨時,包裝上貼著農戶手寫的感謝卡,這讓她不禁感慨:“現在的年輕人真會想辦法!”
今年回老家過年,董桂蘭變身“直播導師”,勸說種果樹的弟弟:“現在直播帶貨可方便了,你開個賬號,平時有空就支起手機直播,咱們老家的橙子說不定能賣爆!”
如今,董桂蘭還學會了在平臺上付費觀看網劇,她說:“花幾塊錢就能看一整天,我們退休在家沒事,就圖個樂子?!?/p>
■編后
董桂蘭的網購日常,是當下銀發消費浪潮的一個縮影。《互聯網助力數字消費發展藍皮書》顯示,“銀發族”是數字消費增長極,中國60歲及以上銀發網民網絡購物使用率為69.8%。根據《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判斷,未來進入“長壽時代”后,銀發經濟在GDP中的占比還將進一步增加。
在老齡化加速與數字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像董桂蘭這樣的老年人,正突破年齡與技術的界限,積極擁抱數字化消費。他們的消費行為,不僅重塑著自身的生活方式,也為銀發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這不僅體現了老年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更折射出整個社會消費結構的深刻變革。(記者 楊嵐)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