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時政 動態 原創 國際 熱點

首頁>要聞>熱點

江蘇射陽:向海而興,鍛造藍色增長極

2025年05月27日 15:53  |  作者:通訊員 王先才 范媛媛 本報記者 江迪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近日,遠景能源Model Z Pro海上大兆瓦風電機組在江蘇省射陽縣下線,其搭載的自研全集成傳動鏈,配合智能運維系統與突破性的葉片技術,一舉刷新行業標準。

與此同時,在射陽,建成全球最大全尺寸葉片檢測平臺,成立綠電綠證交易認證服務聯合體;全國首座全自動化漁業碼頭——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二期碼頭正式啟用……

107. 8公里黃金海岸線、5300平方公里廣袤海域、730平方公里灘涂面積,射陽縣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堅持海陸統籌、聯動發展,構建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海洋產業發展格局,把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奏響了向海圖強的激昂樂章。

“我們要緊緊錨定縣委明確的‘加快打造千億級GDP、五百億級產業集群、百億級企業矩陣’目標,聚焦‘向海洋要糧食、要能源、要產業、要未來’要求,通過專題調研、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履職方式,深入海洋經濟發展一線,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智慧與力量。”在“加快突破海洋經濟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專題常委會會議上,縣政協主席邱德兵話語擲地有聲。

繪就藍色糧倉“豐”景圖

5月的射陽沿海灘涂,蟹苗養殖基地的漁網中跳動著金黃透亮的“蟹寶寶”,工人們迅速瀝干、裝箱,發往全國各地的河蟹養殖塘口。

“射陽東臨黃海,靠近淮河,擁有咸淡相融的水系,為河蟹育苗提供了絕佳的生態環境。我們的蟹苗成活率高、抗性強、產量高,備受市場青睞。”縣政協委員、江蘇孝豐農業科技集團董事長何孝鋒說,8位漁業行業政協委員促成與中國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等12家科研院所共建水產種苗良種繁育研發中心,推動水產苗種業技術迭代升級。目前,射陽擁有3.5萬畝生態育苗基地、107家育苗企業,年供70萬公斤蟹苗,占據全國 70%以上市場份額。

靠海吃海,這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沿海縣份嬗變的優勢。射陽正以全產業鏈思維深耕海洋漁業,勾勒出“藍色糧倉”的立體發展圖景。2024年,全縣水產品總產量達19.5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攀升至130億元。

5月20日,江蘇省首個海上工廠項目——鹽城市射陽怡美海上加工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這艘集海產品捕撈、加工、冷鏈于一體的海上加工船,不僅能讓消費者嘗到更加鮮美的海產品,還引入“一品一碼”溯源體系,讓每尾海鮮都擁有可追溯的“數字檔案”。“我們還配備了專業直播間,讓消費者實時觀看‘從大海到餐桌’全過程。”縣政協委員、鹽城市怡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潘鳳濤說,2024年企業網絡銷售額突破1200萬元。將“漁網”連接“互聯網”,縣內30多家水產品深加工企業的海產品迅速走紅,年產值達20億元。

深海之上,更富想象力的 “藍色革命” 正在上演。以龍源海上牧場為突破口,深化與頭部能源企業合作,聯合實施“海上風電﹢漁業養殖﹢漁港經濟”現代化海洋牧場,向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的目標全速邁進。

構筑產業發展“強磁場”

沿海灘涂上,一座座高達百余米的風車機組如長龍列陣,徐徐轉動的葉片將源源不斷的“綠電”送入千家萬戶。近年來,射陽依托沿海資源稟賦,聚焦風電產業,打造從風電設備研發制造到運維服務的全產業鏈體系,千億級風電產業集群的藍圖正一步步邁向現實。

一批引領性項目成功落戶,遠景能源、中車葉片、長風海工、亨通海纜等近30家風電龍頭企業聚鏈成群,龍源、遠景2個獨立儲能電站并網運行,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全省第一,風力發電及裝備創成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一批科創性載體陸續建成,零碳產業研究院、中車海上風電葉片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建成投用,CQC新能源創新基地獲批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資質。

一批戰略性合作順利達成,邀請中國能源研究會、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等頂尖機構作為智庫單位,攜手CQC、國網公司建成江蘇省首個園區級綠電綠證交易認證服務聯合體,聯合TüV南德、必維成立零碳園區標準體系建設和國際認證聯盟。

產業集聚成勢的背后,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堅實保障。目前,鹽城港射陽港區通用碼頭四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四期碼頭為風電設備專用裝卸碼頭,配備2臺門座式起重機用于風機葉片吊裝,以及1臺500噸桅桿式起重機承擔重件運輸任務。施工現場,縣政協委員、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曹炳忠說:“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升大件貨物吞吐能力,增強射陽港區綜合競爭力。針對風電設備運輸的特殊需求,我們還提供從葉片進場、落場、裝卸指揮到船舶進出港等全流程、一站式的專業服務。”

在多元產業布局上,從“四大主導產業”,到“2﹢2﹢3”產業鏈,再到10條重點產業鏈,射陽不斷推動傳統產業蝶變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加快布局,具有射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正步入發展快車道,入選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投資競爭力、新質生產力綜合指數等“全國百強縣”榜單。

擘畫和諧共生新場景

在海洋經濟發展進程中,如何結合自身實際,實現開發與保護兩者有機平衡,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政協委員在組織“海洋開發與保護”專項調研中發現,射陽正以創新實踐給出生動解答——

曾經因互花米草入侵而萎縮的濕地灘涂,經系統修復,重現鹽蒿遍野、鷗鳥翔集的盛景。2024年,完成海洋生態保護修復8.9平方千米、退漁還濕3.05平方千米、海岸線修復16.9千米。與此同時,嚴格的伏季休漁制度、苗種增殖放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為海洋生物筑牢繁衍生息的安全屏障,讓蔚藍海域重煥生機。

產業升級的浪潮中,射陽錨定綠色低碳方向破浪前行,射陽港零碳產業園獲批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雙碳”管控平臺、零碳社區、智慧家庭系統投入使用,遠景能源、中車新材獲SGS“零碳工廠”認證……“憑借多年來在風電裝備行業的領先優勢和技術沉淀,我們積極推進‘能源降碳、產業零碳、生態固碳’三大任務。”據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已發布全國首個沿海零碳產業園區建設規范市級地標,為全國沿海地區的綠色開發提供了參考性路徑。

生態價值的多元轉化,讓射陽海岸線迸發盎然生機。長三角首個 “零碳景區”日月島康養旅游度假區內,光伏步道與林海交織成能源景觀帶,智慧導覽系統實時追蹤碳足跡,吸引游客慕名而至,旅游收入實現顯著增長,成為生態變現的典范。以 “百里廊道” 為軸線,濕地碳匯交易、零碳旅游、生態農業等業態串珠成鏈。“張謇文化記憶軸” 與 “射陽河畔好風光” 等文旅IP加速崛起,濕地之光、泊心?黃沙港等景點如珍珠散落海岸,吸引人們在親近自然中感受生態之美。

從生態修復筑牢本底,到綠色產業升級賦能,再到生態文旅價值轉化,射陽以系統思維推動 “投入型保護” 向 “產出型發展” 轉變,在黃海之濱繪就了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編輯:李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盗摄 | 属日中文字幕亚洲精彩视频 |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精品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