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放眼世界

職業教育大有作為

2025年05月29日 07:29  |  作者:周漢民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依賴高素質勞動者的培育和成長,這不僅包括一些從事“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創新的“高精尖”科技杰出人才和領軍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將這些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和大國工匠。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是來自職校的畢業生,成為中國新一代產業工人和技術人才的主體。職業教育作為對接產業最密切、服務經濟最直接的教育類型,既面臨新挑戰,更需要實現新發展。比如,目前職業學校往往采用單一進程的學科體系,過度強調就業導向,忽略對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難以應對數字時代的各類挑戰;又如,與工業化時代大規模定制生產相適應、大批量培養標準化技能人才的傳統職業教育體系,已不再適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現在需要的是個性化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勞動者。

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職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銜接,建設更高質量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布局的精準深度匹配。要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動態適應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職業的發展變化,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創新培育課程體系,尤其是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先進制造業,調整專業設置已刻不容緩,加強與產業、崗位、職業的對接,并加入綜合能力與軟實力的學習。要從重視與專業知識、技能和工具相關的“硬技能”轉變為基礎原理性知識教育、創新能力培養、全面素質提升和個性化發展等的“軟素養”。要重視企業在職業教育領域的作用,在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和模式的設定上,要強化企業主體的參與,讓不同主體、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人才需要,都能在職業教育中得到體現。

例如,很多職業院校都設置了汽車專業,但絕大多數是傳統汽車專業。近兩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市場占有率和保有量都創下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在技術路線、產品結構、配套支持體系等方面都與傳統汽車有著顯著差異,其以化學、電子、信息為核心的零部件檢測、維修,需要使用更為精密的專業工具、設備和方法。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人才總量預計達到120萬人,但人才缺口預計達103萬人,其中,新能源汽車維修領域將面臨80%的人才空白。這些都應成為職業院校推動課程設置等改革的關注點。

加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職業教育要積極“走出去”,用職業教育的“中國方案”,推動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教育合作。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職業教育列為重要內容,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被納入國家戰略布局,作為推動人文交流和產能合作的重要抓手,“魯班工坊”等成為職教出海的標志性項目。隨著“走出去”成為大勢所趨,我們應當探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強與共建職業教育合作,將職業教育與世界發展的方向保持同步。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國之重器,始于匠心,唯匠心以致遠。精神的樹立對職業教育非常重要。要在生產一線和創新創造領域破除以學歷定人才的發展方向以及以學歷、論文、項目等作為衡量標準評職稱的傳統路徑,建立以個人能力、創新貢獻導向為主的用人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推動從學歷型社會向技能型、創新型社會轉型,為這些技能人才腳踏實地、專注于自己所投身領域營造良好環境,從中培養出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

職業教育,既關乎國計,也關系民生,更肩負著“讓每個人都有出彩機會”的使命。只有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我們才能搶占先機,贏得未來!

(作者周漢民系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国产成久久综合片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观看 | 综合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