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資訊
我國發布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中加強社會工作服務典型案例
司法社工關愛幫受害兒童走出陰霾該批案例共6件,這些案例覆蓋多個罪名、多種司法處遇方式,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司法社工參與檢察機關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案件辦理、矯治幫教等全流程工作內容。其中,林某某被猥褻案中,司法社工充分發揮關愛作用,幫助受害兒童走出陰霾。
案情顯示,2024年某日,林某某(女,11歲)到母親章某的工作單位寫作業,期間與章某同事王某某聊天,王某某趁機將門反鎖對林某某實施猥褻。林某某被猥褻后,出現情緒低落、精神萎靡等癥狀。章某詢問得知林某某遭受王某某猥褻后報警。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南昌市某區人民檢察院以王某某涉嫌猥褻兒童罪提起公訴。2月17日,法院以王某某犯猥褻兒童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
案發后,檢察機關在介入偵查引導取證的同時,主動聯系章某詢問案發后林某某狀況,得知林某某于案發后出現噩夢頻發、情緒波動大等一系列創傷反應,且因章某自行委托的心理咨詢師未能與林某某建立信任關系,林某某對心理疏導工作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等情況,遂委托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介入。在充分核實林某某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共同制定“個體脫敏﹢家庭賦能﹢社會支持”被害人保護救助服務方案。
因本案系發生在私密空間的侵害案件,為有效緩解兒童恐懼應激情緒,檢察機關協同司法社工將初次見面地點約定在開放式森林公園。通過陪伴散步、聊天等方式舒緩林某某緊張情緒,建立初步社交安全聯結。司法社工觀察發現林某某喜歡小動物,遂將小動物引入后續疏導情境。通過委托其擔任“寵物護理員”,借助人寵互動引導其理解并接納自身的情緒變化。
通過消除自我否定,鼓勵釋放壓力。經充分建立信任關系,林某某逐漸能夠主動講述案件帶來的困擾。司法社工遂進一步引入“OH卡牌”敘事療法,引導林某某將創傷經歷外化為“發生在卡牌上的故事”,重點進行認知脫敏,破除其認為自己不該與他人獨處的自責、遭遇侵害的羞恥等負面感受,鼓勵其參加舞蹈課程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經疏導,林某某個人尊嚴感、價值感產生正向轉變,積極融入集體,參與學校各類活動,并主動向檢察機關申請參加庭審,直面內心恐懼,勇敢走出陰影。
最高檢表示,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往往都有心理上的嚴重創傷,幫助他們重回陽光生活是未成年人檢察高質效辦案的應有之義。心理康復系統性、專業性強,僅靠檢察機關難以完成,需要司法社工等專業力量深度參與、協同配合。在開展未成年被害人保護救助工作中,檢察機關應當與專業力量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發揮各自專長,全面梳理分析案件情節,準確評估被害人心理創傷的內在誘因和外在表現,有針對性地制定“一案一策”心理療愈方案。對于單親家庭等特殊監護情形,要切實提升家庭保護能力,有效阻斷“持續傷害”和“代際創傷”。(記者 高志民)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