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社會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時評 創客說 樂觀社會 畫里有話 滾動資訊

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如何幫助單身青年“擺脫”婚戀困境?

——訪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婦聯主席王芳

2025年06月09日 09:43  |  作者:楊嵐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6月9日 民生民意(7404466)-20250609093137

本報記者 賈寧 攝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將“青年發展”單列篇章,多地出臺措施支持青年婚戀交友、降低婚育成本。然而,民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結婚登記數創下新低,初婚年齡持續推遲。一面是政策暖風頻吹,一面是年輕人戀愛、結婚意愿持續走低。這背后的現實困境究竟是什么?年輕人到底需要怎樣的支持才能真正“遇見”并走向幸福?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怎樣的支持?本期民生·民意版聚焦青年人婚戀。

——編者

修訂后的《婚姻登記條例》施行首月,各地政策落實如何?從官方媒體發布的情況來看,各地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全國通辦、材料精簡、服務升級三大變革切實提升了民眾體驗。5月10日,新政策實施首日,北京市共辦理婚姻登記1400余對,其中全國通辦登記量占比31.9%,較以往周末預約量有較大幅度提升。同時,多地景區聯合民政、文旅部門推出婚姻登記服務,創新“婚登”場景,推出“婚登旅游”線路,舉辦豐富多彩的婚慶活動。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婦聯主席、內蒙古婦女兒童研究會會長王芳解讀這一現象,表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前提。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婚姻家庭工作,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從根本上打破了舊的封建主義的婚姻制度,解除了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對人們的束縛,奠定了現代婚姻家庭關系的基礎,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次《婚姻登記條例》的修訂,進一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婚姻家庭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年輕人婚姻家庭的深切關懷,優化、簡化婚姻登記服務,使婚姻更自主、領證更容易,減少了外部因素的影響,同時增加了婚姻家庭服務內容,對于為年輕人的婚姻之路掃清障礙、提升婚姻家庭生活質量、改變年輕人“恐婚”“不婚”等婚戀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影響青年婚戀因素紛繁復雜

2023年以來,王芳帶領內蒙古自治區婦聯為幫助單身青年“擺脫”婚戀困境,圍繞婚姻家庭等問題,深入基層開展調研走訪,組織相關單位負責人座談會和群眾座談會近40場,通過網絡在國企、行政事業單位、高校、高中生等不同人群中先后兩次針對婚戀、生育、養育、教育等問題進行了分類和綜合問卷調查,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收回問卷10.9萬份。

王芳在調研中發現,影響青年婚戀的因素紛繁復雜。一是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弱化了婚姻的必要性,城市化帶來的陌生人社會削弱了傳統熟人社會的監督作用,現代化提升了女性的經濟獨立性,隨著社會的包容開放,群眾的婚育觀念也更加多元,人們有了更自由的空間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婚姻狀態和生育情況;二是數智化技術的深度滲透削弱了現實婚育的吸引力,社交媒體和虛擬娛樂為青年提供了情感替代品,算法推薦形成的“信息繭房”放大了婚育負面案例影響,加劇了青年群體的恐婚恐育情緒;三是高生育成本與低生育回報降低了婚育意愿,教育、住房和育兒成本的持續攀升,使得生育從傳統的“收益性投資”轉變為“成本性支出”,物質財富的豐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家庭功能逐漸由生產與消費并重轉向以消費為主,生產方式的變革促使家庭經濟功能弱化,進而推動婚育觀念的轉變。

“這些原因導致年輕人恐婚恐育、晚婚晚育、不婚不育問題逐漸顯現。另外,一些地方婚嫁領域依然存在陋習,如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和低俗、庸俗、媚俗的‘婚鬧’現象;家庭教育中家長、教師、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導致的‘三獨’疊加,家庭教育越位、錯位、缺位‘三位’交織并存,溺愛與缺愛‘兩極’分化,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等傳統美德和優良家風傳承在很多家庭中遭到忽視或摒棄。年輕人不把結婚、生育作為必然選擇,‘80后’‘90后’更關心生活質量和自身價值實現,結婚年齡推遲,晚婚不婚傾向明顯,不孕不育情況也時有發生,由家庭問題引發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同時,用人單位對生育婦女的支持力度不夠,如育齡女性中,公務員擔心職務晉升受影響、事業單位人員擔心職稱評聘受影響、民營企業職員擔心生育導致失業等多種壓力使育齡婦女不愿不敢生。”王芳坦言。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王芳多渠道建言獻策推動相關工作,其提交的“關于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婚戀生育觀家庭觀”的建議被全國政協列為2025年重點督辦提案。

擺脫困境在“宣”“導”“建”上下功夫

如何幫助單身青年“擺脫”婚戀困境?王芳認為,除了要多措并舉組辦相親活動、集體婚禮等外,還要組織年輕人開展一些男女組合廚藝大賽、茶藝比拼、家庭知識競賽等與家庭息息相關的活動,一方面讓年輕人走出家庭,參加集體活動,參與更多社交活動,另一方面讓年輕人體會家庭生活的煙火氣、體會“家庭的味道”,同時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在“宣”“導”“建”上下功夫。

在縣域青年婚戀方面,王芳建議從縣域年輕人的家庭生活現狀出發,開展全方位“宣傳”,構建常態化、立體化、全覆蓋的婚育文化宣傳教育機制,特別是在農村牧區,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地新建新時代婚育文化宣傳陣地,將文明婚育文化元素融入村規民約以及文明實踐中心、家風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宣傳陣地等,加強對農村牧區年輕人戀愛交友過程、婚戀家庭生活的宣傳,引導年輕人因愛結合。加強家庭責任和傳統價值觀的宣傳,讓新生代青年認識到傳統多子多福觀念中的家族情感、家庭文化傳承等深層次的價值和文化、社會意義,以及從長遠來看對自己家庭、社會的影響,引導年輕人適齡婚育、夫妻共育。

年輕人認為婚姻需要“感情、地域、物質”的多重契合,王芳表示,這反映了年輕人對婚姻家庭生活質量的追求和向往,要從年輕人的思想狀況出發,開展沉浸式“引導”。具體而言,要強化正向引導和激勵,把宣傳家國情懷、民族大義與廣泛宣傳正確的婚育價值觀和家庭觀結合起來,通過媒體、文化作品等多種渠道,傳播為國為民、積極向上的婚戀愛情故事、幸福婚姻家庭案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婚育文化精髓,引導青年樹立對婚育的正確認知和向往。比如創作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反映代際和諧、家庭幸福、美好愛情的文藝作品等,展現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和責任。以年輕人喜歡的形式,通過微信、抖音、小紅書等年輕人群廣泛使用的新媒體渠道,引導年輕人沉浸式體驗,引起共鳴。尊重年輕人的生育選擇權,引導年輕人將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的生活結合起來,鼓勵他們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理性和負責任的選擇。

此外,王芳建議發揮政府、社會和家庭作用,開展多維度“建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發揮黨委、政府、群團組織、民間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力量,構建跨部門合作機制,整合各類政策資源,進一步加強正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引導,逐步構建起支持婚育、尊重家庭、質量并重、生育友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加強婚姻家庭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民政部門加強對專兼職心理咨詢師和婚戀咨詢、婚姻調解等社工隊伍的培育培訓;工青婦組織志愿“紅娘團”工作服務站,建設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室,加強對年輕人戀愛交友過程、婚姻家庭生活的心理和行為指導;教育部門開設婚戀教育課程,將其納入大學選修課程體系等,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共同參與破解年輕人婚育難題的氛圍,為人口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本報記者 楊嵐)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午夜理论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一本在线无卡 | 太爽少妇免费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理论视频 | 一级少妇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