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江蘇連云港市政協:釋放“藍色引擎”澎湃動能
江蘇連云港古稱“海州”,因海而生、向海而興。
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近年來,連云港市加快開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海洋旅游、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等產業蓬勃發展,不斷釋放“藍色引擎”澎湃動能。
產業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也是連云港全市上下關注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履職盡責,市政協成為助推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統籌陸海資源,聚力發展海洋產業”“壯大海洋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深藍經濟新引擎”……從2021年起,連云港市政協連續5年把發展壯大海洋產業作為年度重點協商議題,聚焦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海工裝備制造等涉海產業,組織委員深入調研、專題協商。5年來,市政協共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4篇,委員大會發言5次、提交提案4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53篇,許多建議被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連云港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連云港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3620”引培工程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吸納。
“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云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在連云港有基礎、有優勢、有潛力。”連云港市政協副主席韋懷余說。為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2022年、2023年,連云港市政協連續兩年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組織委員和專家學者共商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大計。張宏遠委員建議,依托康緣等四大藥企,重點開發抗腫瘤、抗感染、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海洋創新藥物,全面推進海洋現代中藥研發及產業化。王琪委員建議,提升海洋資源利用率和附加值,運用生物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和發酵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開發海洋醫用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制劑等高值產品,打造“藍色醫藥”新名片。
委員們的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高效辦理。依托“中華藥港”,連云港市深入實施“藍色藥庫”計劃,加大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研發、成果轉化力度,引進海洋功能食品、海洋中藥產品、海洋創新藥等項目,康緣藥業七味脂肝顆粒、運脾化痰通竅顆粒等4項涉海新藥進入臨床階段,澳新藥業2項藥物即將開展中試,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壯大。
海洋漁業是連云港海洋經濟主導產業之一。為推動海上糧倉建設,近年來,連云港市政協圍繞“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積極獻計出力。李博、王興強等委員提出的“推動海洋牧場、漁港經濟區、南極磷蝦產業園等加快建設”“統籌實施陸基育苗、工廠化養殖、灘涂立體開發和智慧漁場建設,穩步擴大綠鰭馬面鲀深水網箱養殖規模,實施工船養殖三文魚項目”等專業性很強的建議,被納入2025年度連云港市海洋經濟發展重點工作清單。(通訊員 尹俠 王玉娟 本報記者 江迪)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