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海岱蘊齊魯 實干譜新篇 ——山東省政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一年間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前往山東考察,明確山東工作的總定位、新要求,賦予山東“走在前、挑大梁”的光榮使命,在山東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一年來,山東省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優勢作用,錨定“走在前、挑大梁”,扎實履職、積極作為,奏響了助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政協“奮進曲”。
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協商建言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山東在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激勵齊魯兒女向“新”發力,逐“高”而行。
省政協將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列入協商計劃和黨組工作要點,通過高起點謀劃、深層次調研、持續性協商,為全方位發展新質生產力集眾智、謀良策、出實招。
圍繞“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組織專題議政,著眼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廣泛征求意見,深度協商互動,既從宏觀層面又從微觀層面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聚焦新產業新動能,圍繞發展綠色能源、推進新電商高質量發展等進行月度協商,商出金點子,蹚出新路子。開展人工智能發展專題調研,提出的6個方面21條具體舉措納入山東省相關產業發展規劃。
加強提案征集和重點提案培育,將數實融合賦能產業升級、推動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培育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等提案列入重點提案督辦,由省委書記、省長、副省長和省政協主席會議有關成員分別領辦督辦,辦理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重點督查事項。
鼓勵和引導委員在反映社情民意、視察調研等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推動黨委、政府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為山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獻計出力。
書寫保護母親河履職答卷
湯湯大河,潤澤齊魯。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山東的重大任務。
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自2023年起,省政協連續3年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推動國家重大戰略落地落實。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全流域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等重點內容進行協商式監督,著力在完善監督機制和模式上加大探索力度,不斷提高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實效。”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對持續深入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民主監督提出明確要求。
去年,省政協圍繞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組建3個專題調研監督組,深入沿黃7市13縣(市、區),通過“四不兩直”調研、現場監督、座談訪談等形式,查找不足、研究對策,形成專項民主監督報告和信息專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給予充分肯定,省紀委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專項監督工作會議介紹了有關做法。
“在我們收集的資料中,還有一個數據很有意義,就是山東黃河流域的人工濕地面積,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自然濕地面積。”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委員集中采訪中,省政協副秘書長王琳表示,這是她在數次深度調研中看到的黃河之變。
共繪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圖景
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業是山東的一面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情系山東“三農”工作,提出要深化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村莊規劃編制質量和實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這為山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去年8月,省政協將“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推進情況”民主監督和“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月度協商有機結合,召開協商監督會議,組織委員、專家、基層代表和有關部門積極監督建言。
“加快推進‘小田并大田’,在種植結構一致的地塊可采取耕地入股方式,由村集體統一發包或經營,對插花種植的地塊,可引導農戶互換,或采取‘確權不確地’的方式,按照種植類別進行耕地調整。”省政協委員李秀啟代表民進省委會為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生產支招。
“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省政協應用型智庫專家、省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王兆華表示,要把依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起來的二三產業盡量留在農村,把產業鏈延長帶來的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千方百計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
一條條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建議寫入協商監督報告,許多建議納入山東省相關制度文件。
月度協商會召開之前,省政協還安排11家農業農村領域界別同心匯,深入基層一線、走進界別群眾,開展“同心助農促發展”專題聚識活動,特別是聚焦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推進情況和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小切口入手,開展調研、組織協商,形成10余篇調研協商成果,為商出共識、督出實效打下堅實基礎。
匯智匯力助推文化繁榮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作為。
省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加快文化強省建設”,圍繞傳承弘揚齊魯優秀文化、推進新時代美德山東建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等開展調研協商,召開情況通報會、專題研討會11次,開展網絡議政、問卷調查,收集群眾意見220多條、問卷16000余份,形成的建議案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充分肯定。
歷史文化遺產是前人智慧的結晶,蘊含著何以文明、何以中國的“密碼”。4月17日,省政協機關“學而書房”氣氛熱烈,前來參加“推動龍山文化、稷下學宮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委員活動日的委員們正在積極交流。
“558萬余件可移動文物、3.35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8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了山東作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非遺大省的底氣,也充分說明山東有責任有能力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上大有可為。”
“新時代講好山東文化故事,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要運用3D、VR、AR、元宇宙等新技術手段、新表現手法,創新科技賦能,活化表達形式。”
……
來自相關領域的委員和專家從不同角度談體會、提建議,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打造齊魯文化名片,為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貢獻政協力量,也為即將召開的“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月度協商會蓄勢賦能、集思廣益。
海岱日新,征途向前。牢記總書記諄諄囑托,山東省政協將堅定扛牢政治責任,更好服務中心大局,努力為“走在前、挑大梁”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續寫助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篇章。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