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廣東東莞市政協舉行“人才·書記面對面”協商座談會 東江之畔掀起“芯”浪潮
潮涌東江,掀起“芯”浪潮。東莞作為國際制造名城,如何通過產業升級,鍛造新質生產力?5月30日,正值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一場科技含量十足的協商座談會在東莞市召開。這是東莞市2025年“人才·書記面對面”協商座談會,16位專家人才代表與市委書記,圍繞“利用好現有產業和科創基礎,進一步壯大我市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主題面對面協商交流,廣泛凝聚智慧力量,推動東莞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調研“把脈”
今年年初召開的東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更加厚實的硬實力擔負好經濟挑大梁重任。
立足東莞實際,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市委主要領導親自為政協點題——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是現代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東莞要利用好現有產業和科創基礎,進一步壯大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
黨委有部署,政協見行動。調研課題確定后,市政協迅速行動,會同市委組織部制定具體調研方案,組建由相關領域的政協委員以及市委政研室、市發改局、市科技局等部門和單位組成的調研隊伍,圍繞“利用好現有產業和科創基礎,進一步壯大我市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主題,協力開展深入調研。
調研組前往松山湖、萬江等8個鎮街(園區),走訪調研22家重點企業以及相關科研平臺、高校、行業協會和投資機構,從產業鏈上中下游全方位深入了解東莞市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通過數據匯總、分析比對,東莞市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的優勢、機遇和挑戰漸漸清晰。
調研組還赴廣州、深圳、合肥、無錫等多地,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調研組發現,由于戰略定位不同,這些城市在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的主攻方向有所差異,但其布局過程中創新運用的一系列打法,具有較強的共通性,值得東莞市學習借鑒。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調研組多次召開交流研討會,梳理發展難題、匯總經驗做法,立足東莞實際提出進一步發展壯大產業的對策建議,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建議。
對此,市委主要領導表示,“調研報告非常詳細,既分析了本市的一些問題,也看到了全國產業版圖和發展機遇,同時研究對比了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對我們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協商尋“良方”
為了更加全面立體地為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壯大提供建議,市政協邀請了16位專家人才與市委書記面對面協商交流,其中既有以中科院院士為代表的專家學者,也有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行業精英。
在3個多小時的協商討論中,專家人才代表“聊”出了一個又一個有關東莞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金點子”:
“在人工智能加速演進的背景下,AI成為半導體行業重要的增長引擎,應引導東莞本地企業深耕AI關鍵芯片相關的設計、制造、設備及材料領域。”
“建議將先進封裝領域建立起來的先發優勢轉化為絕對優勢,明確先進封裝為東莞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增長極。”
“針對半導體產業重資產、長周期、高投入的特點,要秉持長期主義,凝聚產業鏈各方共識,不斷增強信心與耐力,持續投入技術攻堅。”
“東莞的‘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與半導體產業特征高度契合,建議錨定差異化發展路徑,打造細分領域,激活智能傳感器產業,強化創新平臺能力建設,規劃建設專業產業園區。”
……
市委主要領導邊聽邊記,不時與大家互動交流。他強調,“各位專家人才深耕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多年,認識深刻、見解獨到,提出了很好的資政建議。各級各部門要認真梳理有關意見建議,逐項抓好轉化落實,全力推動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人才代表從不同角度談了制約我市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并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吸納,完善專題調研報告,努力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精準施策提供有益參考。”市政協主要領導表示,市政協將不斷健全協商機制、精心科學選題、完善協商內容,充分發揮“人才?書記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平臺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東莞實踐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記者 林儀 通訊員 陳年標)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