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動態
多部委解讀“民生十條”:將公平放在民生政策首位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9日對外公布,從增強社會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擴大基礎民生服務普惠性、提升多樣化社會服務可及性等方面作出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肖渭明1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意見》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臺的綜合性民生政策,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堵點卡點痛點問題,提出明確目標和務實舉措。
將公平放在民生政策的首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肖渭明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表示,意見圍繞解決民眾在民生保障方面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出了4方面10條政策舉措。
圍繞更好兜牢民生底線、織密民生保障安全網,《意見》將公平放在民生政策的首位,強調增強社會保障的公平性,提出有效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強低收入群體兜底幫扶等政策舉措。
圍繞全體人民不分城鄉、不分地域、不分人群更加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意見》強調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質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等政策舉措。
圍繞解決民眾在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意見》強調擴大基礎民生服務普惠性,提出推動教育資源擴優提質、推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共享、大力發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務等政策舉措。
圍繞民生政策直抵基層,提供更多貼近民眾、溫暖民心的社會服務,《意見》強調提升多樣化社會服務可及性,提出發展民眾家門口的社區服務、提高多樣化生活服務品質、促進包容共享發展等政策舉措。
發布會上,肖渭明用“準、實、新”三個字來概括《意見》的亮點,即民生建設的方向和政策的著力點找得比較準;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堵點卡點痛點問題,提出明確目標和務實舉措;推出更多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的新舉措。他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一件件、一樁樁辦好民生實事,讓廣大民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積極推進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擴圍增效
《意見》強調要“增強社會保障公平性”,圍繞“加強低收入群體兜底幫扶”,對開展低收入人口認定、加強動態監測預警以及合理確定低保標準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民政部社會救助司負責人張偉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表示,將積極推進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擴圍增效。
“民政部將按照《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機制,強化政策落實,推動各項救助幫扶措施更加公平、均衡、可持續地惠及困難群眾。”張偉透露,將進一步擴大監測范圍,強化政策供給。加快推進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健全監測預警指標體系,逐步擴大監測范圍,將存在現實困難的對象,以及存在較大潛在風險的對象均納入監測范圍,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救助幫扶。積極推進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擴圍增效,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工作,會同相關部門推動醫療等專項救助向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延伸。
與此同時,民政部將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認定辦法和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推進核對信息系統全國聯網,加強社會救助信息共享和比對,完善“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相結合的機制,進一步提高救助對象認定的精準度。
此外,張偉還表示,將強化部門配合,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之間的銜接,有效統籌各方救助資源,形成最大救助合力。
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
民生事業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普遍關注,也一直都是財政優先支持的重點領域。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葛志昊在發布會上介紹,2025年,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國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預算安排均接近4.5萬億元,分別增長6.1%和5.9%,衛生健康等支出也都保持較高增幅,著力推動民生“保障網”越織越牢,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在“一老一小”服務方面,財政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善養老育幼服務體系,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服務,加強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促進普惠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抓緊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有關工作正在加快推進,確保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一老一小”方面的服務需求。
此外,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莊寧在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從三個方面著手,多渠道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在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構建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為樞紐,以托育機構、社區嵌入式托育、幼兒園托班、用人單位辦托、家庭托育點為網絡的“1﹢N”托育服務體系,提升普惠托育服務質量。在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方面,總結地方經驗做法,統籌0-6歲育幼服務資源,健全支持保障措施,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推進學前教育和托育服務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切實提高托育服務質量方面,促進醫療機構支持托育服務發展,指導各地通過托育服務機構設施設備改造、質量評估、人員培訓、安全檢查等措施,推進托育服務規范化、專業化發展,守住安全健康底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翟燕立表示,將以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研究制定更適合新就業方式和收入特點的參保政策。落實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的戶籍限制,實施更加靈活的參保繳費方式,積極引導有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或戶籍地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穩妥有序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通過完善費率等政策穩步擴大試點范圍。(本報記者 王慧峰)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