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江西省政協委員建言——
“百舸爭流”助融灣本報訊 “利用好江西—粵港澳大灣區經貿活動周、景德鎮陶瓷博覽會等平臺,支持省內企業與葡語國家采購商開展精準對接,助力景德鎮陶瓷精品揚帆出海。”“計劃對參加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的參展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加強與中葡論壇秘書處、澳門會展業發展委員會的溝通交流,建立合作機制。”……近日,江西省政協召開重點提案督辦會,提辦雙方就“善用澳門的中葡平臺,助推更多景德鎮陶瓷精品揚帆出海”介紹提案緣由、辦理情況和工作打算。
“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是內地聯通海外的重要橋梁紐帶。江西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縱深腹地,雙方交流合作有基礎、潛力大。”《關于善用澳門的中葡平臺,助推更多景德鎮陶瓷精品揚帆出海的建議》的提案人陳志玲常委介紹,通過贛澳雙方共同努力,可以進一步提升景德鎮陶瓷國際影響力,讓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在世界舞臺上煥發新的光彩。
江西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商緣相連。贛深高鐵將兩地的時空壓縮到2小時,常態化運營的深圳、廣州鐵海聯運“三同”班列突破8000列。贛州國際陸港占鹽田港1/3的鐵海聯運箱量,成為廣州港第二大喂給港……在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深厚文化底蘊、扎實工業基礎的江西如何搭乘大灣區發展快車實現高質量發展?一直是省政協委員們建言的重點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有11個城市近8700萬人,對優質農副產品需求量大。江西是農業大省,擁有眾多優質農產品,不少農副產品全國有名,品質很好。”省政協委員、香港江西同鄉會會長陳成爐建議,積極對接大灣區農產品標準,建立穩定的大灣區“菜籃子”城際合作機制,將江西打造成為大灣區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航空產業是江西深入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的“1269”行動計劃的重點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澳門高校加快融入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已成立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省政協常委、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建議,贛澳可共同拓展多元化應用場景,特別是延伸拓展“低空﹢應用”產業鏈,在通航、旅游、智慧市政等領域,以及交通指揮、森林防火、應急救援等領域積極探索創新應用,培育壯大城市空中通勤、無人機物流配送等新興業態,著力打造跨區域低空旅游等優勢產業。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的深入實施,‘融灣’呈現‘百舸爭流’的激烈競爭態勢。”省政協委員董蕾舉例,廣西、貴州、湖南等省都把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擺在突出位置,均出臺了相應的規劃方案和政策措施。她建議,在持續深入落實《關于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支持贛州深度“融灣”產業分工協作,加快推進深贛港產城一體化合作區、贛粵邊區域產業合作示范區建設,打造跨省跨區域合作新樣板。
(王磊)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