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聚焦“優服務” 賦能“雙循環”
——住邕廣西政協委員專題視察側記
5月20日至21日,受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托,住邕廣西政協委員召集人、南寧市政協主席楊維超率住邕自治區政協委員,圍繞“提升營商環境服務水平,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展開專題視察,為優化營商環境把脈問診,為助推廣西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匯聚政協智慧。
中國—東盟新型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展廳,實時展示的大數據流量和交易數據圖譜不停跳動,直觀地呈現了用戶數據的實際情況。公司推出的智慧城市應用“愛南寧APP”至今已累計注冊用戶達1088.2萬,日均活躍用戶數超過70萬。
“AI時代,大數據如何賦能營商環境優化?”“公司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楊維超的提問切中要害。
公司負責人介紹,新上線的“五象易企”平臺整合各級惠企政策及東盟國家信息,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服務。平臺通過精準政策推送,助力企業“一站式”對接國內外市場,目前已累計服務企業超萬家(次)。
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2周年,視察組來到被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的南寧吳圩國際機場T3航站樓工地,施工現場一派繁忙。
“國際快件通關時間縮短了多少?”“跨境電商貨物如何實現快速驗放?”委員們的問題直指跨境貿易便利化。
“我們正在構建‘雙跑道+三航站樓’運營體系,跨境快件通關時效提升67%,RCEP成員國貨物24小時通關率達92%。”機場建設指揮部負責人展示的電子沙盤上,76個新建機位與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相映生輝。
“這里每處設計都體現著‘雙循環’思維。”委員們建議要充分發揮T3航站樓的樞紐作用,加密至東盟主要城市的貨運航線,同時爭取設立進境免稅店,提升口岸商業價值,讓“南寧渠道”成為跨境供應鏈核心節點。
“現在開辦企業最快只要2小時!”在南寧市民中心,政務服務局推出的“AI邕智答”系統引發委員關注。這個智能服務平臺通過深度學習萬余條政策法規,為企業提供24小時精準咨詢服務,一系列便民利企的舉措得到委員們肯定。
在峰值文化傳播公司創研中心,委員們見證了AIGC技術如何讓動畫制作效率提升80%。這家將原創IP推向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企業,卻面臨著“出海”的煩惱。
“在開拓國際市場時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委員們問道。公司總經理蔣林峰說:“希望政府支持我們開展東盟市場拓展與國際合作,推動在東盟國家開展政務、農業、醫療等領域的AIGC應用;與東盟企業聯合研發的項目,能在辦公場地、啟動資金等方面得到支持。”
晨光下的右江河畔一片繁忙,位于隆安縣境內的和泰綠色新材料產業鏈基地焊花飛濺、塔吊林立,百億級項目骨架已然成型。該項目劍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鋁精深加工兩大千億級產業。委員們目光灼灼:“此為打通中國—東盟跨境產業融合的主動脈,需以最優服務保障其如期投產。”
隆安縣藍莓基地,智慧農業的氣息撲面而來。滴灌細流無聲浸潤,傳感器隱于葉間——這是捷佳潤科技有限公司以物聯網與AI重構的“數字果園”。企業負責人道出“智慧設備間難入農業用地名錄”的困境,委員們呼吁:“農業新質生產力呼喚政策適配,設施農業用地名錄必須與時俱進,為物聯網‘安家’。”
比亞迪測試場工地上,6000畝土地正蛻變為“汽車全能考場”。企業提出,盼政府搭臺,助其鏈接國內外市場,以本土訂單夯實根基。委員們感悟道:“測試場是研發‘基座’,政府當以產銷對接、采購傾斜、消費激勵三箭齊發,托舉廣西智造躍向全球。”
……
且行且思,委員們共識明晰:打造雙循環便利地,需以企業痛點為政策靶心——智慧農業要解開用地“老繩索”,前沿測試場需市場“強支撐”,而合成生物這樣的未來產業,更亟待精準滴灌培育其“根技術”;打造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更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制度創新為突破,以科技賦能為支撐,讓“優服務”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韓艷斌 李艷明 肖亮升 )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