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政協委員建言——
共享沙海漾碧波之美本報訊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政協精心組織經濟界、農牧林水界、民族宗教界、社會團體界委員和相關部門、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展“加強‘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推動巴丹吉林國家公園申建”界別活動。
活動中,阿拉善右旗黨校副校長池星樂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守護巴丹吉林沙漠自然珍寶》為題,從地質構造、生態系統到文化內涵等方面,闡述了“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的獨特價值。阿拉善右旗政協委員圍繞“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保護情況實際,建議抓住申遺成功的契機,制作高質量的紀錄片、攝影集等宣傳材料,將巴丹吉林沙漠獨特的資源稟賦與深厚的研究價值充分展示給大眾;借助網絡平臺,發布沙山湖泊的動態影像,吸引更多人關注沙漠之美與生態保護。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國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動沙漠,有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最密集的沙漠湖泊、最廣闊的鳴沙區域,風蝕地貌鬼斧神工,自然風光獨具魅力、美不勝收,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沙漠”。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我國世界自然遺產中無沙漠類型的空白,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湖泊和沙丘沙漠特征自然遺產獨一無二的價值,為進一步研究沙漠沙山的形成和保護沙漠丘間湖泊奠定了基礎。
2024年,民盟內蒙古自治區委會也通過提案建議,推動以阿拉善地區巴丹吉林沙漠為典型代表的荒漠、沙漠生態為保護對象,建設國家公園先行示范區。
2025年1月,在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自治區政協委員、阿拉善盟政協主席盧利明代表阿拉善盟政協作了《推動獨一無二的世界遺產綻放新光彩》的大會發言。“深化與高校、科研機構等方面研究合作,加大對高大沙山、丘間湖泊、沙漠植被等自然價值和要素的監測和科學研究,為保護管理提供決策支撐。”針對目前存在的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難度較大、缺少有力的法律支撐和保障、自然遺產地科學和美學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等問題,他提出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加強科學研究、統籌推進保護與開發利用等建議。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遺成功,也讓巴丹吉林沙漠走向了世界舞臺,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近日,一條長20多公里,由巴丹吉林沙漠地質公園至巴丹湖的公路全線貫通,曾經坑洼難行的砂石路,變身平坦暢通的柏油大道,徹底解決了以往路況顛簸、家用轎車難以駛入巴丹吉林沙漠的難題,讓每一位向往沙漠的游客,都能輕松直達世界自然遺產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菅海霞)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