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資訊
市場監管總局2025年二季度發布會直擊:
民生小切口里的治理大文章人民政協網6月16日電(記者 高志民)市場監管總局2025年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以 “小切口里的大民生”為主題,釋放出一系列關乎消費安全、企業發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信號。從網絡消費
網絡消費:缺陷召回從線下走向線上
“2024年網上零售額突破13萬億元,消費者期待已從‘買得到’升級為‘安全感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王秋蘋的介紹,《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銷售消費品召回監管的公告》正式發布。這份新規首次將缺陷消費品召回制度延伸至線上,針對平臺信息不暢、消費者識別困難、跨境召回落地難等痛點,建立起 “平臺責任 + 信息推送 + 區域協作”的監管框架。
新規借鑒歐盟產品安全責任人制度,要求電商平臺建立缺陷產品信息報送機制,并參考長三角地區先行試點經驗,推動線上線下召回一體化。為確保實施效果,總局將采取三項措施:強化常態化監管,對不履行召回責任的平臺依法追責;創新監管模式,向平臺實時推送召回信息;組織平臺簽署共治承諾,設置定量考核指標。“我們用監管的繡花針,穿起消費鏈條的千條線。”王秋蘋的比喻形象詮釋了新規背后的民生溫度。
兒童用品:三年行動構筑守護網絡
“兒童用品安全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隨著《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 年)》啟動,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五部委打出“全覆蓋、全鏈條、全方位”組合拳。行動聚焦學生文具、玩具、童裝等重點產品,針對小零件脫落、化學危害等風險點,對生產集聚區、電商平臺、校園周邊實施拉網式排查。
在全鏈條治理方面,方案明確從生產源頭嚴把質量關,到流通環節強化網
37項舉措護航民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滿月之際,市場監管總局推出《貫徹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重點舉措清單》,以37項具體措施落實法律要求。在破壁壘方面,推動《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落地,開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競爭專項整治;在強監管方面,出臺涉企收費處理辦法,動態調整首違不罰清單;在優服務方面,開展質量認證提升、檢驗檢測助企等行動。
“像清道夫般清除‘玻璃門’,像及時雨般助力企業生長。”王秋蘋用生動比喻解讀舉措內涵。數據顯示,今年1-5月市場監管總局審結經營者集中申報280件,平均周期縮短至24.6天,審批效能與市場活躍度雙提升。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民營企業正迎來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和更精準的服務保障。
3.62億罰單釋放“零容忍”信號
發布會通報的
“絕不讓 ‘救命藥’成為壟斷牟利工具。”王秋蘋強調,此案與3月查處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壟斷案形成震懾組合拳,釋放出醫藥領域反壟斷“零容忍”信號。案件典型性在于:既斬斷價格操縱鏈條,又倒逼行業合規,更通過寬嚴相濟原則引導企業自查自糾,為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筑牢法治根基。
特種設備安全暑期專項整治
“過去一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防線不斷加固,全年發生事故132起,但沒有發生一起重特大事故,安全形勢總體平穩。”王秋蘋分析說,從事故誘因看,八成以上事故源于使用管理環節,暴露出“人的因素仍是最大變量”——無證上崗、違規操作、維護缺失等問題較為突出;近兩成事故與設備缺陷、維護保養不到位相關,造成安全附件失效、安全保護裝置失靈。
隨著暑期旅游旺季臨近,總局
從網絡消費到兒童安全,從企業發展到用藥安全,這場發布會用一個個具體案例詮釋著“監管為民”的理念。“人的因素仍是最大變量”,王秋蘋提醒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呼吁公眾共同監督設備安全。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