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蕭克創作小說
西安事變后,蕭克率部進駐陜西三原,這期間,他讀到一本蘇聯小說《鐵流》。《鐵流》描寫的是蘇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一支工農武裝在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逐步鍛煉成為革命隊伍的故事。蕭克不由想到自己所在的紅軍,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長起來的人民武裝,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的《鐵流》,于是萌生了創作小說的念頭。
1937年5月,蕭克在延安出席蘇區黨代表會議。會后,蕭克又想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爭規模宏大、情況復雜、斗爭激烈,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都不多見,可歌可泣的故事數不勝數,僅僅是他自己的經歷就很豐富曲折,如果能將這些寫出來用以激勵人們的斗志,將是一種很好的抗戰準備。小說《羅霄軍》的構思便始于此。
七七事變前,蕭克開始動筆,到盧溝橋槍聲響起時,已經試寫了幾章。軍隊改編出師晉西北后,戰事倥傯,小說便時寫時停。來到平西以后,雖然工作依舊緊張繁忙,但總算是安定下來了。蕭克把白天躲避日軍轟炸和很多夜晚休息時間都利用起來,小說進展越來越快。到了1939年10月,這部40余萬字的長篇小說初稿,在平西抗日根據地的宛平縣齋堂鎮馬欄村完成了。
消息傳開,不少人都很吃驚。其實,蕭克在湘贛根據地時就寫過詩歌、散文、小故事等,有些還在《湘贛紅旗》《紅色湘贛》等報刊上發表過。這些都成為他創作《羅霄軍》的重要基礎。
1985年,蕭克從一線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經夫人和友人動員,決定對《羅霄軍》進行修訂。他還為此作了一副對聯:“雕蟲半世紀,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戎馬六十年,樂得解甲,賦閑再難閑。”經過反復修改完善,這部小說終于在1988年正式出版,出版時書名改為《浴血羅霄》。
這時,距離當初構思提筆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
(本文摘自《黃埔》雙月刊214期《蕭克抗日戰記》)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