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穆旦勇闖野人山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艱難的相持階段。時年24歲的詩人穆旦毅然投筆從戎,以助教的身份報名參加中國赴緬遠征軍,擔任中校翻譯官。
當時,因為中英高層在戰役目標上存在的嚴重分歧,加之指揮上的嚴重失誤,導致遠征軍陷入了空前的困境。4月,戰略要地臘戍、棠寄相繼失守,日軍不僅截斷了遠征軍的大后方,而且對遠征軍形成了大包圍之態勢。5月上旬,日軍以優勢兵力組成的快速縱隊從緬甸攻入中國境內,中國遠征軍奉命經野人山向國境撤退。
野人山位于中國和緬甸、印度交界處,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莽荒之地,在緬甸語里被稱為“魔鬼居住的地界”。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無處不在的瘴氣,處處陷阱的沼澤地,以及蚊蟲成群、蟒蛇出沒、螞蝗橫行的兇險環境,讓行軍其間的將士們時時處處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由于大撤退前準備工作做得極其不充分,軍需物資極度匱乏。沒有火具,將士們就用石頭撞擊干枯枝葉取火;沒有飲用水喝,將士們只能咀嚼樹葉解渴;肚子餓了,將士們就用鋼盔煮芭蕉樹根吃。由于沒有食物、沒有補給、缺醫少藥,大批士兵倒在了路邊,慘死在異國他鄉。在行軍途中,穆旦目睹一位軍人的尸體,被螞蟻啃食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但腳上仍舊穿著一雙完整的軍鞋。其慘狀,令人不寒而栗。
在日軍炮火和子彈的追擊下,穆旦隨大部隊在野人山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兜兜轉轉,翻山越嶺,忍受著饑餓、寒冷、疾病的壓迫,踏著戰友們的尸骨艱難行進,歷經數月,才逃出“吃人”的野人山。這次九死一生的“死亡之旅”,成為他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經歷。這一切,化作一句句艱澀而沉重的詩句。在詩作《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難的兵士》中,他這樣寫道:“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靜靜的,在那被遺忘的山坡上,還下著密雨,還吹著細風,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干而滋生。”(夏明亮)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