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讓“軟監督”發揮“硬作用”
——四川樂山市政協開發式幫扶助推小涼山彝區振興提速
頂著6月的驕陽,四川省樂山市政協“健全完善小涼山彝區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調研組走進了馬邊彝族自治縣勞動鎮,隔著老遠,2024年退出監測戶
近年來,樂山市政協聚焦小涼山彝區“四個不摘”要求,圍繞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開展民主監督并取得實效,讓協商式“軟監督”發揮“硬作用”,助力小涼山彝區鄉村振興走上了快車道。
今年年初,市政協圍繞“健全完善小涼山彝區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課題成立調研組,市政協副主席周丹妮率少數民族、教育衛生、農業等界別委員,分赴金口河區、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等小涼山彝區,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全面了解政策落實情況,重點聚焦產業就業扶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鞏固提升、易地搬遷安置點后續管理等群眾關心的問題開展協商式監督,靶向發力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調研期間,調研組在每個縣都要蹲點3天以上,至少走2個鄉鎮、2到3個村,入戶
“人員熟、底子清、交流暢”是基層政協委員的優勢。參與調研的市政協常委、馬邊縣政協主席秦貴富在馬邊縣梅林鎮梅子壩村了解到,該鄉青梅產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有效帶動群眾增收,但農產品加工企業少且以初級加工為主,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缺乏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經過多方努力,他成功促成了馬邊星農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四川德順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聯合研發青梅濃縮汁、青梅凍干和青梅烘制品等產品。同時,秦貴富還聯合其他市政協委員、農業專家針對馬邊青梅品種不優、管理粗放、產量不高等問題開展專題研究,推動建設了馬邊縣青梅示范基地,開展了相關技術培訓,有效推動馬邊青梅產業健康發展、提質增效。
開門協商、開門監督,發揮好政協民主監督的特色優勢,才能最大限度地匯聚智慧、凝聚共識。在峨邊彝族自治縣,調研組成員聚焦如何“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要想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產業穩定是基礎,政策穩定是保障。”“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緊盯過渡期政策落實、資金投入、項目建設等情況開展‘小微協商’監督,共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施農村低收入人口開發式幫扶提能增收行動,建立農村低收入家庭勞動力勞動傷害幫扶機制。”市政協常委、峨邊縣政協主席潘福金等圍繞調研發現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會議很快就培植一批引領脫貧的經營主體、織牢一張保障脫貧的兜底網絡、打造一個支撐脫貧的利益鏈條、拓展一條持續脫貧的長遠路徑等方面達成了多項共識,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據統計,自2021年換屆以來,樂山市政協聚焦鞏固拓展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市政協主席黃平林表示,市政協將繼續推動政協委員、政府部門、界別群眾協同監督,實現同題共答、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使政協民主監督工作在助力小涼山彝區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韓冬 通訊員 阿支批爾)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