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應用于海洋預報減災、海洋工程建設、海上應急搜救、國際海底礦產資源勘探等領域
中國全球海洋融合數據集正式發布人民政協網6月19日電(記者 高志民)中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牽頭在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舉辦的“啟智海洋:創新科學引領行動,共促可持續的未來”邊會上,面向國際公開發布了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牽頭研發的中國全球海洋融合數據集1.0。
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由法國和哥斯達黎加共同主辦,大會以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4(SDG14)為指引,總主題是“加快行動,動員所有行動者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大會三個主要優先事項包括:一是推動圓滿完成海洋相關多邊進程,提升海洋保護雄心;二是為 SDG14籌資并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三是夯實和傳播海洋科學知識,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為期5天,舉行10場全體會議、10場海洋行動專題論壇。據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依托“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海洋環境快速預報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實施,聯合清華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和單位,廣泛收集全球40多個公開共享海洋環境數據,并結合我國已公開發布的海洋數據,數據總量超600TB,采用了數據與物理混合驅動的大數據智能方法以及稀疏觀測數據遷移重構技術,歷經4年研發構建了長時序、高精度、高質量的中國全球海洋融合數據集。
相較同類國際主流數據集,CGOF1.0取得了多方面突破:一是多來源數據,幾乎覆蓋了國內外主流海洋觀測數據、海洋衛星遙感數據、客觀分析/再分析產品、模式模擬數據,并適當融入我國自主觀測數據。二是
CGOF1.0已在我國海洋預報減災、海洋工程建設、海上應急搜救、國際海底礦產資源勘探等海洋信息技術國際合作等領域,得到了不同程度應用,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未來可面向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研究等領域提供中國海洋公共產品、中國技術和中國貢獻,踐行中國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責任擔當。
CGOF1.0已同步在中文網站“中國海洋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海洋云),以及英文網站“全球海洋和海洋氣象資料中心中國中心”公開發布,為用戶提供多樣化數據產品服務。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