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山西晉城市政協建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讓“沉睡資源”變鄉村振興“新引擎”本報訊(通訊員 張劉敏 記者 王泳)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以下簡稱“三資”)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確定的“三農”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近日,山西省晉城市政協圍繞“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助推深化農村改革發展”召開常委會會議,聚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現狀和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近年來,晉城市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有序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承包地二輪延包和林業改革發展四項改革試點任務,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走訪調研發現,凡是村集體經濟壯大的村,都有一套符合本村實際、切合發展需要的好的鄉村治理機制。”市政協委員任瑛說,比如創新集體經濟經營機制,針對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合作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宜股則股、宜租則租、宜賣則賣,既要保護集體資產不流失,又要調動經營者、合作者的積極性,實現雙贏或多贏。
市政協委員常江育認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是盤活農村“沉睡資源”、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的重要載體,“晉城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自城區試點推廣以來,在助推深化農村改革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還存在數字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服務品種有待進一步拓展、風險防控需進一步強化等問題。”
常江育建議,在構建全流程數字監管體系基礎上,拓展交易品類,激活特色資源市場價值。比如在現有土地流轉、資產租賃基礎上,探索開展林權抵押、農業知識產權交易等新型業務;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開發“產權貸”“交易保”等產品,以交易合同為授信依據,為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低息貸款。
如何“多元協同”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市政協常委楊肖峰介紹,澤州靳莊、高平溝北等地的探索值得借鑒,“澤州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將閑置農房改造為特色民宿,依托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鄉村旅游品牌,還帶動了餐飲、農產品銷售等產業發展,村民不僅能獲得房屋租金收入,還能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了增收致富。”
楊肖峰認為,通過創新模式,將閑置農房這一“沉睡資產”轉化為發展資本,為農村改革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農村閑置資產的盤活需要規劃先行,同時結合村莊的區位條件、產業基礎、文化特色,明確功能定位,劃分不同的發展片區。”
“要爭當助推農村改革發展的宣傳者、參謀者、實踐者。”市政協主席孟貴芳表示,廣大政協委員要繼續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在界別群眾中的帶頭作用,積極投身到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助推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中來。市政協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進一步助推晉城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