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藍色糧倉”孕育“新”種子
——江蘇連云港贛榆區政協高質量提案助力發展海洋經濟
核心閱讀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直是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政協持續關注的重點。區政協委員們建議加強海洋牧場設施設備建設,打造功能齊備、集聚度高的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其中有關“搭建海洋苗種繁育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議已經落實。
5月底,江蘇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贛榆分中心在贛榆區水產苗種繁育和現代化養殖示范基地揭牌并投入使用,作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載體,這標志著連云港市贛榆區在構建現代海洋養殖體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目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等一批國、省字號科研機構在贛榆相繼落戶,共同為海洋這片“藍色糧倉”播下“新”的種子。
“我區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起步晚,成果轉化能力較為薄弱。今年區兩會期間,我在提案中建議搭建海洋苗種繁育科技創新平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沒想到這么快就得到了實現。”應邀參加揭牌儀式的贛榆區政協委員、連云港贛榆有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蘇仕功表示。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直是贛榆區政協持續關注的重點。本屆以來,區政協委員深入調研協商,圍繞“培育現代海洋新興產業”“打造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構建海洋產業科研創新中心”“推動海洋育苗養殖產業創新升級”等方面提交提案32件,提出意見建議80多條。“統籌陸海資源,做強海洋經濟”“加快發展設施漁業”等提案被轉化為年度協商議題。6篇調研報告獲區委主要領導批示,2件提案作為年度重點提案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領辦督辦。
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政協委員們的建議很快交辦到各相關部門,先后多次組織專家和提案委員協商研討,吸收采納委員建議,編制了《贛榆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贛榆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等文件,通過優化空間布局、深化陸海統籌、培育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等舉措,推動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建議加強海洋牧場設施設備建設,促進形成規模更大、種類更多、覆蓋面更廣、效益更好的特色海洋漁業產業鏈。”“建議打造功能齊備、集聚度高的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加大龍頭型、平臺型電商企業招引力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案中委員們的一條條建議轉換成為助力贛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成果。
日前,農發集團在秦山島東部成功布設全市首座60米級HDPE重力式養殖網箱,與現有企業形成“陸基育苗—近海馴化—深海養殖—產品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蘇魯水產品市場建設有序推進,將實現江蘇省國家級產地市場零的突破,是全國同類別第三個。冷鏈物流綜合體、易客樂極生態電商中心等項目相繼開工,通過與網絡直播平臺深度合作,將打造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海產品電商直播基地。
“7月,我們還將召開主席會議,圍繞‘突破深遠海養殖拓展海洋經濟發展新空間’開展專題協商,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助力‘藍色糧倉’走向深遠海,釋放新動能。”區政協主席臧國徽表示。
(通訊員 劉玉洪 張健民 本報記者 江迪)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