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以法律“約束力”提升民企發展“安全感”
“這部法律的施行,增強了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進一步打消了民營企業的顧慮。”
“法律從公平競爭、高效服務等維度系統性優化了營商環境,這對于民營企業拓展市場空間、提升競爭力至關重要。”
......
6月2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第一專題的小組討論從一部法律開始。一個多月前的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以下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這一里程碑式的立法將“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為民營經濟發展筑牢法治根基,也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動力。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要充分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需從多維度去深化和落實。”龔建明常委道出了與會常委和委員們的共識,他提出,要加速推進配套法規體系建設,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通過全力推動法律落地見效,強化剛性約束,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經常與民營企業打交道,謝茹常委關注的還有“公平”問題。“要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強化與民營經濟促進法相關配套制度、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的具體細化、硬性剛性要求。嚴格規范涉產權強制性措施,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行為依法同責同罪同罰。”謝茹說。
在常委和委員們看來,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要進一步破除民營企業準入壁壘,國家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圍繞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落地落實,加快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整治、有效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讓‘非禁即入’真正落地生根。”程麗華認為,打破“玻璃門”“旋轉門”是優化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重要一環。
“建議運用現代數字手段統籌優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信用修復體系建設。”滕樹靜常委提出的信用問題,來自走訪企業時聽到的“呼聲”。
討論還在進行,常委和委員們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關注始終如一。經濟大潮奔涌向前,澎湃波濤的底色則是千千萬萬中小民營企業,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加快落實落細,懷揣信心與力量的民企將心無旁騖、破浪前行。(本報記者 包松婭)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