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政協歷史
從未持槍的抗戰斗士胡子昂
胡子昂是舊中國的“鋼鐵巨擘”,曾任重慶華西公司、中國興業公司總經理。九一八事變以后,竭力啟蒙民眾、創辦實業、生產軍需支持抗戰事業。1949年參加民建。歷任民建第一、二、三屆中央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30年代青年胡子昂
“民眾缺了文化不行”
1923年,胡子昂從北京農業專科學校畢業。在父親眼中,胡子昂“相當于前清舉人”,應該成就一番功名。但他問兒子“對自己的將來有何打算”時,胡子昂卻說要當個教書先生。看著有些失落的父親,胡子昂繼續道:“民眾缺了文化不行,到處都是睜眼瞎,怎么抗擊侵略呢?”眼見長子心意已決,胡父嘆了一口氣:“要爭氣,別給我們老胡家丟臉。”
胡子昂銘記父親的囑咐,懷揣教育抗戰志向進入巴縣(今重慶巴南區)中學擔任教員,開始了教育救國之路的求索。任教員期間,胡子昂不拘一格,教室內外、校園角落、山間田野都是他的教學場地,并且因學識淵博、一身正氣深受學生愛戴。從教不久,胡子昂就在教育救國路上初露頭角,他先后擔任中學校長、視學、巴縣農會會長、重慶市教育局局長,成了當時重慶年青一代中干一行愛一行成一行的翹楚。
然而,在教育界頗有建樹的胡子昂隨后被當局任命為川康邊務處處長,從此踏入政界、軍界。在擔任處長的6年中,胡子昂盡心盡力署理政務,足跡遍布瀘定、道孚、德格、昌都等偏僻山野,幫助民眾銷售中藥材,帶領大家開發金礦。
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傳來,胡子昂深受刺激:“沒有槍炮彈藥,英雄也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幫助前線將士擺脫“大刀對槍炮”的無奈,老百姓不再赤手空拳抵抗侵略。“教育需要經濟支持,打仗更需要經濟支撐,只有工業發展了,實業強大了,教育和救國才有希望。”沉浸在九一八屈辱中的胡子昂苦苦思索。
“商賈豈能獨善其身!”
1933年,胡子昂離別川康邊務處,被當局調至江西農學院任總務長兼技師。但是,前期教育與從政的經歷已經破滅了他教育救國的幻想,再次回到熟悉的教育行業,即使是自己浸淫多年的農學領域也只能讓他感嘆物是人非,因此,他堅定了實業救國的志向。“外國有的工廠,中國也要有;外國能生產的東西,中國也能生產。”胡子昂為自己的實業之路定下了目標。
1932年,同為本家的胡仲實、胡叔潛兄弟力邀他共同籌建華西興業公司,胡子昂欣然同意并全身心投入到創辦和經營企業之中,正式開啟了他實業救國、生產抗戰的新征程。隨后,重慶自來水公司憑借他當眾喝下“機器水”而聲名大噪,胡子昂的經營能力也聲名鵲起。見多識廣的胡子昂很快就成了重慶熱血青年的楷模和實業界的“主心骨”。
1935年初,胡子昂辭職回到了他闊別9年的家鄉重慶,說服父親變賣了鄉下的田產,與胡氏兄弟等人一起攜手實質性推動創辦華西興業公司,并被推舉出任副總經理。重慶當時的工業幾乎一片空白,偌大的重慶幾乎生產不出幾樣實用且上得了臺面的機器。胡子昂在深入的市場調查之后,決定從極端薄弱的機器制造業起步。他輾轉聯系上了上海實業家“機械大王”胡厥文,引進了先進的母機和技術,成功試制出了磨面機、電動機和其他小機器并推向市場,打出了華興機器廠的招牌,邁出了生產軍用物資支持抗戰的成功一步。
中國興業公司的工人在鑄造鋼件
1935年夏天,有人慕名而來,上門拉胡子昂入股即將興建的四川水泥廠,并希望他出面承擔建廠工程。水泥因當時全靠進口被叫作“洋灰”,胡子昂在修建重慶自來水廠時就知道它的重要性,因此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了。“以后重慶要建大樓房,說不定還要修兩江大橋,投資水泥廠肯定好。”胡子昂滿懷信心地游說朋友們募股共同創辦水泥廠。他說:“我們不僅要去掉‘洋’字,還要修大馬路,修飛機場,我們要有用不完的水泥。”
然而好事多磨,千辛萬苦買到的材料“洋灰”被打濕報廢,水泥廠一期工程被迫返工。胡子昂沒有氣餒,與工人一起冒雨抬石頭、夯泥土,組織工人爭分奪秒搶天氣、趕工期,最終如期建成投產。四川水泥廠是當時西南地區第一家現代化水泥廠,并創下了年產45噸水泥的紀錄。胡子昂經營的四川水泥廠蒸蒸日上,不僅滿足了重慶乃至西南地區基礎建設需要,還大量用于支援前線修筑道路、機場,為抗戰時期的基礎設施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與此同時,胡子昂與胡氏兄弟等創辦的華興機器廠、華聯鋼鐵廠以及華西豬鬃廠、華泰水廠、華一磚瓦廠、礦場等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這些廠礦大多冠以“華”字為名,以示振興中華之意。其中,華聯鋼鐵廠成為抗戰后方民營鋼鐵廠中最大的鋼鐵企業,為戰時的軍需民用提供了大量的鋼鐵和各種器材、器具。
“這主意好極了”
“我們要讓華西的每一塊鐵都煉成殺敵的刺刀,每一片鋼都鑄成殲敵的槍炮。”七七事變使全民抗戰更加迫在眉睫,胡子昂決定赴武漢尋求當局貸款,轉而專門生產軍需品以支持抗戰。但軟弱無能且腐敗透頂的官僚政府注定讓他失望。然而,也正是在武漢,對民族國家前途深感絕望的胡子昂,第一次見到被他視為一生“良師、摯友”的周恩來。
“持久的抗戰,需要雄厚的民族工商業為后盾。胡先生,你是重慶實業界的新秀,你們要團結四川各界人士支援抗戰。”周恩來語重心長的話語帶著贊許與鼓勵。“我們準備在重慶擴建鋼鐵廠生產槍支彈藥。”周恩來十分贊同,“這主意好極了。讓前方將士知道他們有用不完的槍炮彈藥,那一定好極了!”
回到重慶的胡子昂熱情高漲,逢人就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方針,并立即投入到熱火朝天的槍炮彈藥生產中,中興鋼鐵廠很快成為軍需生產中樞。
在他的帶領下,機床晝夜轟鳴,將一塊塊廢鐵變成了槍管,變成了炮筒,變成了勝利的希望。中興鋼鐵廠的鋼、鐵產量分別占到大后方產量25%多和10%,生產了一大批刺刀、軍斧以及炸彈、地雷、炮彈、輕機槍的鋼鐵鑄件等支援抗戰。以中興鋼鐵廠為代表的民族工商業成了名副其實的“后盾”。
除了組織生產軍需品,胡子昂還利用其創辦經營的實業實體出售豬鬃等換取外匯,并以生產的名義用外匯購買戰場急需的材料、藥品,冒著被日本轟炸、被特務盤查的風險暗中送往前線。
(本文作者為民建會員、民建重慶市巴南區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