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李兆麟處理軍民關系
劉忠民 口述
1936年冬,我在富錦縣做縣委書記兼聯軍辦事處主任,與抗聯的李兆麟同志有了接觸。
一個瑞雪初晴的中午,會后,我和兆麟同志一同向他的住所走去。一進門,看到幾個小通訊員邊說笑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炒黃豆,一見我們進來,他們忙著站起來又是讓座又是讓吃。兆麟同志微笑著問:“哪里弄來的?”幾個小家伙你一言我一語地回答:“房東老大爺給的?!闭作胪居中χf:“應當感謝老鄉,我們現在連這個東西也難吃到了。不過,我想提個問題,眼下鄉親們也很困難,雖然東西并不多,那么給了就應當要嗎?”小戰士們聽了兆麟同志的話,看著放在桌上的一碗炒黃豆,一下明白了,直吐舌頭。
一個胖乎乎的小戰士爽快地說:“我們違反了群眾紀律,不該隨便要老百姓的東西。”兆麟同志走過去,拍拍他的肩頭說:“這就對了,下次可要注意!”戰士們活躍了,有的說把炒豆送回去,有的說犯了錯每人罰一班崗。兆麟同志滿意地注視著他們,并回頭問我:“他們要求送回去和罰崗,你的意見呢?”我高興地看著幾個可愛的小戰士說:“也好,免得以后忘記?!?/p>
同年春季的一天,我們在湯原縣湯區姜家屯召開一次軍政代表大會。會上,兆麟同志提議:由于日偽的反動統治和蹂躪,我們父老鄉親的生活痛苦不堪,現今又面臨春耕大忙季節,他們極缺畜力。目前騎兵還不能發揮作用,我們可以把馬匹借給鄉親們,等到青紗帳起時,我們再組建騎兵打擊敵人。并具體地提出,把騎兵的馬和團以下干部的馬讓出來。兆麟同志的建議,獲得了大會的一致通過。
當兆麟同志在相繼召開的軍事大會上,向戰士宣講這個決定時,受到了全體戰士的熱烈歡迎。之后,由當地區委、抗日救國會把五六百匹馬牽送到窮苦住戶家,得到了農民群眾的衷心擁戴。
這個建議的實施,更加強了軍民關系、軍政關系,對于湯原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選自《黑龍江文史資料》(第5輯),文章由劉志勇整理)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