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AI輔助員工職業軟技能,能否帶來高效創新執行力?
日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課題組聯合智聯招聘共同發布了《人工智能技術對勞動力市場軟硬技能影響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系統闡述了職業軟技能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其在當下的重要意義,提出AI與人在工作中的協同分工有可能帶來更為高效的任務執行和創新能力。
《報告》顯示,隨著工作環境日益復雜化,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相比于工業化時代對于員工硬技能(即能夠通過教育和培訓獲得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等)相對簡單的測量與評估方式,當前,企業掌門人對于員工軟技能(如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情商和適應性,成為組織推動創新、維持員工協作以及應對快速變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掌握程度尤為關注,也更加注重獲取軟硬技能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員工軟硬技能兼備,能夠為企業帶來什么?《報告》顯示,這類人才能夠同時具備技術能力(硬技能)和有效的人際溝通、團隊協作等軟技能,而這些特質在應對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時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具備軟硬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能夠快速適應新技術,同時具備靈活處理人際關系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報告》還提到,AI能夠顯著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產出質量。通過AI和人力的協同工作,企業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任務執行和創新能力,從而提升整體生產力。
在目前的人機協同模式下,AI負責重復性和數據密集型任務,而員工則專注于創新、戰略決策和團隊合作等高價值工作和目前AI還無法完全勝任的更加考驗綜合性能力、創造性能力和情感互動的復雜的、非結構性的任務。這種協作模式優化了資源配置,使得企業能夠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這種人機分工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為員工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專注于創新和高附加值的任務。
那么,AI能否推動職業軟技能需求的演變?
《報告》提出,AI對軟技能的影響首先體現在以文字溝通為主要載體的日常工作當中,以寫作為代表的溝通表達能力是軟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AI具備大量
而最新的AI技術研發成果,還表明這項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情感理解和表達能力,這也進一步挑戰了人類的軟技能。測試表明,
不過,《報告》強調,AI的情感理解仍基于數據和算法,缺乏真正的情感體驗和深度共情能力。因此,在處理高度個性化和復雜的情感互動時,AI仍然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軟技能,更不能忽略AI出錯帶來的影響。總體來看,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