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政協力量>政在協商
50余條建議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天津市政協“防范食品安全風險,推進健康天津建設”專題協商會見聞
“近年來,我市外賣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元,年增速超20%。然而,在外賣行業迅猛發展的背后,潛藏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當前,監管方式滯后、外賣食品安全鏈條長,導致風險環節增多、跨區域協同不足、社會監督體系薄弱等問題凸顯。”
“吃早點、嘗小吃,已成為中外游客來津的‘必選項’,但我市早點小吃行業發展還存在著缺少龍頭企業、連鎖品牌,經營理念滯后,行業標準缺失,監管難度大,環境衛生不佳等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校園食品安全存在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低、智管手段缺乏、社會參與不足等問題。”
……
近日,天津市政協召開“防范食品安全風險,推進健康天津建設”專題協商會,17位港澳地區市政協委員和市內委員先后發言,談問題、出實招,就借鑒港澳經驗,加強天津食品安全治理,筑牢校園、外賣、早點小吃食品安全防線,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提出建議50余條。
協商會的背后,是市政協歷時4個月的扎實準備——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論述,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組織港澳地區市政協委員和市內委員調研組深入食品生產企業、檢測機構、餐飲經營場所、中小學和有關部門,赴四川省、重慶市,從不同角度開展了廣泛調研,傾聽民聲、匯聚民意。同時,調研組還到香港、澳門,走訪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和澳門市政署,學習借鑒經驗做法;在市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網絡議政專欄,發起議題討論,1300余人次委員點贊支持并參與交流。
提建議 言簡意賅、直指癥結
經過前期深入調研,專題調研組以問題為導向,撰寫調研報告37篇,精選出17篇材料作為會議的口頭或書面發言,現場提出建議50余條。這些發言件件言簡意賅,建議直指癥結,提出了補齊短板的有效建議——
港區市政協委員蔡關颕琴、李昕維提出,借鑒香港經驗,加強食品安全從源頭到餐桌的全鏈條管理,優化監管結構,明確各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職責,建立完善的監測系統,搭建常態化會商平臺,各部門定期交流監管信息,共同破解跨部門難題。同時,強化執法力度,加強科普宣傳,提升公眾食品安全意識,暢通舉報渠道,鼓勵市民監督。
港區市政協委員冼漢迪、李婷和市內委員王潤生建議,提升校園食品安全水平,嚴格排查校園等集中用餐機構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建立全市“明廚亮灶”信息化監管服務平臺,緊扣食材采購、食品加工等環節加強監管,分類實施重點抽檢、跟蹤抽檢,加大懲治力度,確保大家吃上“放心餐”。
市政協委員孟昭寬、郭敏提出,強化食品寄遞安全管理,對以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新業態新模式售賣的食品開展抽查抽檢,嚴厲打擊虛假宣傳、摻假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餐飲外賣的來源安全、渠道安全、質量安全。
澳區市政協委員文綺華和市內委員朱寶鈞建議,強化旅游餐飲食品監管特別是預防式監管,加大抽查和應急處置力度,實施“津味早點”品牌工程、“津味認證”計劃,對“三小”餐飲創新監管方式,讓游客吃得放心、玩得開心。
作回應 不繞圈子、正面答復
“此次協商會,既是對我們工作的監督,也是對我們推動解決當前存在問題、建設好‘食安天津’的有力促進。”在近3個小時的專題協商中,委員們“把脈問診”問題找得準、建議提得實。市有關單位負責人的回應也很“硬核”——直截了當、不繞圈子、正面答復。
市市場監管委主任戴東強說,下一步,將在狠抓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18條措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完善食品貯存、網絡訂餐、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等監管制度,健全覆蓋“產運儲銷”全鏈條的責任體系,深入推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持續擴大“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范圍,加快國家保健食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天津市食品安全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建設等。
市教委副主任仇小娟表示,選擇規模大、實力強、管理規范的校外配餐企業是一貫目標。現階段實行的方式是各區教育局為學校招標10家左右資質好的入圍企業,指導學校、師生、家長從中優選服務本校企業。近期,會同市場監管部門上線運行了“天津市學校原材料采購追溯平臺”,正謀劃搭建智慧化監管平臺相關事宜。
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王志林表示,將充分借鑒委員建議,持續深入推進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構建監管協同機制,強化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機制落實,與市市場監管委對接,建立上市食品農產品索證索票聯合協查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日三餐,人人要吃;食品安全,人人有責。廣大政協委員將繼續圍繞食品安全工作深調研、建真言、聚共識,回應群眾期盼,服務黨政決策。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