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河北省政協: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
糧食安全是立國之本,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有效保護利用耕地越來越引起社會重視,河北省政協委員持續關注這一話題,結合全省耕地資源情況,為在藏糧于地的基礎上做好藏糧于技文章,促進更好開發耕地資源、推進農業生產綠色可持續發展積極建言。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張龍騰委員認為,科技興農,要加大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力度,引導農民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積極參加農業類經驗科技交流分享會,不斷改進提高科學種田能力和水平,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提高糧食質量和產量。同時,張龍騰建議,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加強科技研發和生產投入,積極開發各類非傳統耕地資源,擴大食物來源渠道。
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在保障糧食安全、拓展食物渠道、補充耕地面積、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鹽堿地利用要更多融入新質生產力,并體現資源循環利用的理念。”胡棟委員表示,要聚焦共性關鍵問題開展科技攻關,打造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河北樣板。他建議,聚合科技創新力量,研發能落地、易推廣的一體式解決方案,避免純科研的單一因素探索,打造多個鹽堿地區特色農業模式與應用場景。
李彪委員同樣關注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他建議,研發更加高效節水的灌溉技術、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根據土壤濕度、氣象條件等因素,精準控制灌溉量,提高鹽堿地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此外,通過科技創新,研發更加高效、環保、經濟的土壤改良技術,如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生態修復技術等,改善鹽堿地土壤質量,增強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促進植物生長和發育,從而提高鹽堿地產能。
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耕地及水資源效率起到了關鍵作用。孫世友委員表示,在加強田、路、水、電等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要重視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相關的環境工程建設。他建議,在省級層面設立農田面源污染防控工程創新平臺,持續增強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探索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工程技術模式。同時,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研發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提高水土肥藥資源利用效率,并加強農業廢棄物綜合處理設施建設,降低農業面源污染風險,推動農業生產綠色可持續發展。(本報記者 高新國)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