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聚焦
新華時評丨牢固樹立大土地觀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今年6月25日是第35個全國土地日,這是屬于耕地、林地、草地、濕地、沙地等的共同節日。大地以各種方式滋養著萬物。我們要樹立大土地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讓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妥善保護、合理利用。
樹立大土地觀,要堅持重點論,將耕地保護作為戰略重點。這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從首個全國土地日至今,保護耕地是貫穿始終的鮮明主線。耕地作為“命根子”,是糧食生產的物質載體,承載著14億多人的衣食溫飽,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嚴格占補平衡、強化用途管制,確保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
樹立大土地觀,要堅持兩點論,處理好耕地保護與生態建設的關系。耕地既是農業生產空間,也是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要超越“就耕地論耕地”局限,將耕地視為國土空間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耕地與林地、濕地等生態用地重疊率高,要從保耕地數量轉向平衡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如東北黑土區通過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既提升地力又增加碳匯能力,實現單產提高與生物多樣性恢復“雙贏”。
樹立大土地觀,讓每一寸土地都因“地”制宜,是踐行大食物觀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飲食需求日益多元化,不能僅依靠耕地來滿足全部需求,充分發揮森林草原“食物寶庫”功能,有助于為長期超載的耕地“減負”。從需求側看是大食物觀,從供給側看
樹立大土地觀,是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知與敬畏。每一類土地都有其獨特生態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