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委員聲音
智慧養老讓百姓收獲更多幸福感
“在貴州走訪的過程中發現養老工作得到百姓好評,存在的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我們要正視困難,也要堅定信心。”
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疾控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賀勝在參加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和農村老人養老照護專題調研途中發出的感慨。
從《貴州省養老服務條例》頒布實施、《貴州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2023年版)》出臺,到隨處可見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積極整合為老服務資源……王賀勝認為,當前養老工作中積累的好經驗之一就是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位部署推動,自上而下,多方聯動讓百姓收獲更多幸福感。
未來在“老有所養”上如何持續用力?王賀勝建議走好“黨政主導、社會支持、百姓參與、市場配置資源”的路子。
王賀勝認為,沒有政策規劃先行,就不會有正確的發展方向。同時,相關政府部門要連網成片地積極協同社會力量發展養老事業。持續優化準入標準,強化管理監督。
老年人需要什么,住所生活圈里的人最清楚。因此,王賀勝建議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等積分制志愿服務。“志愿者可以通過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獲取積分,未來自己有養老需求時還可以使用積分。這樣能夠充分調動普通大眾關心老年人,參與養老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跟著調研組深入街道養老中心、社區養老驛站和鄉鎮敬老院等,大家發現助餐、助浴等服務普遍受歡迎,養老機構的相關業務也較繁忙。王賀勝表示,通過市場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做大養老服務和消費市場。
當前,普及技術化手段,推動智慧養老方面的實踐仍有不足。“建議加快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建設,通過大數據匯聚線上線下資源,精準對接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王賀勝表示,尤其在農村地區,醫療資源有限,推廣智能穿戴設備可以緩解基層醫務人員不足問題,更精準感知老年人的需求。(本報記者 張佳琪)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