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陜西韓城市政協:為探索建立“田長制”貢獻心力
“高標準農田建設‘韓城模式’如何精準發力?”“如何探索‘規劃先行、技術賦能、群眾參與’的‘韓城路徑’?”“如何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銜接不暢的問題?”……近日,陜西省韓城市政協召開提案辦理專題協商會,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與會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重點協商討論的話題。
韓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的實施方案》,并成立工作專班,將建好、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核心抓手。截至2024年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整體推進順利,主體建設已完成100%。
就進一步規范高標準農田建設,民建韓城市委會秘書長李曉玲建議,參照“河長制”“林長制”經驗,在市鎮村三級建立“田長制”,將高標準農田管護責任細化到鎮包村干部、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簽訂責任書,明確“誰的區域誰負責”。同時,將管護成效納入鎮村年度考核,與干部評優、村集體評先掛鉤,倒逼責任落實。
樊婭麗委員提出,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制定《韓城市高標準農田管護實施細則》,明確設施維修、設備保養、監督檢查等具體標準。她建議,推廣“物業化管護”模式,在項目區組建由鎮、村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組成的“管護小組”,負責日常巡查、問題上報,引入專業公司開展設備維修、溝渠清淤等技術服務,實現“專業﹢自治”結合,織密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網”。
“要充實鎮街農技員、環保網格員隊伍,開展培訓,解決群眾參與度不足的‘意識短板’,提升高標準農田管護能力。同時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協同合作,解決‘多頭管、管不好’的問題。”孫文凱委員說。
“可以借鑒金城街道辦事處晨鐘村、竹園村等采取的‘黨委統籌、專班推進、部門聯動’的模式,通過整區域推進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配套高效灌溉問題,讓‘碎片田’變‘連片田’、‘望天田’變‘高產田’,提升糧食產能。”程敏正委員補充道。
嚴博委員呼吁,要結合“鄉村振興大講堂”“主題黨日”等活動,將高標準農田管護納入村規民約,通過“村民說事會”“田坎課堂”等形式,用“大白話”講清“大道理”,讓村民明白“高標準農田是集體資產,更是自家飯碗田”,引導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
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委員們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后半篇文章”——管護工作,踴躍建言。與會的副市長王文俊邊聽邊記,不斷為委員的“金點子”點贊。他表示,相關部門會積極吸納,認真研究,將委員的好建議轉化成農業農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金鑰匙”。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國之大者’,管護工作是‘民之所需’。”市政協主席劉革表示,市政協將充分發揮優勢,緊盯社會治理之需,緊貼人民群眾之盼,精準建言資政,務實獻策出力,以高質量履職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路強 通訊員 楊敏)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