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福建省政協:認領“撂荒地”深耕“責任田”
八閩的盛夏,驕陽似火,卻阻擋不了黨員干部奔赴“自家田”的熱情。
一場大雨后,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前洋村籠罩在一片云霧中,迎來了新一年的耕作時節。一片片梯田中盈滿了水,村民們手把秧苗,在一兜一兜地插秧。
“隨著一批批‘城里親戚’的認領認種,我們村的這一片片撂荒地又開始煥發了生機。”前洋村村民說的“城里親戚”,便是福建省政協機關黨員干部職工。
為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積極響應省直機關工委和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進一步深化“我在鄉間有畝田”機關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的通知精神,省政協于2023年發動機關黨員干部職工在古田縣前洋村認領了21畝田地,共同推動拋荒土地復耕復種,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認領鄉間“一畝田”,更要深耕一份“責任田”。參與其中的省政協機關黨員干部深有感觸,“我們將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意識,持續參與認籌認種耕地的‘插秧節’‘開鐮節’‘豐收節’等農耕活動,深入田間地頭勞作,宣傳扶農惠糧政策,助力解決農業生產問題,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做優‘田間經濟’?!?/p>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長期關注于此的不少省政協委員一致建議,要針對全省山區耕地一直存在的撂荒現象,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采取過硬實招全面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特別是給予耕地地力提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土壤有機質提升、鹽堿耕地改良治理等持續穩定的財政支持,并加快構建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制度,真正把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
與此同時,全省不斷完善“認、種、管”模式,做到“認種與助農”結合、“開耕與護綠”結合、“引領與聚力”結合,幫助指導更多農民群眾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其中,寧德市成立“糧耕保姆站”,提供良田挑選、下單付款、售后跟蹤等一站式服務,全力解決耕作難題;莆田市出臺“穩糧發展12條”措施,以財政投入引導撂荒地整治扶持,并成立由黨員擔任田長的“紅色護田員”服務隊,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南平市強化政策協同和資金保障,引導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參與撂荒地認籌利用工作,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現在有了認領認種,每畝地每年保底有2000多元的收入,這為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為認領者提供完加工好的大米后,復耕地可以再種植一季經濟作物,算下來每畝地每年凈收入在4000元以上?!痹谵r民們一筆筆的“經濟賬”背后,一片片撂荒地在復墾精耕中逐漸“蘇醒”,變為種滿水稻、蔬菜等作物的“希望田”。(本報記者 王惠兵)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