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江西省政協: 提升海外投資計劃性科學性成功率
江西首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贊比亞江西經濟合作區已吸引光伏儲能、電力設備組裝、銅產品加工等14家企業的16個項目入駐,投資總額達1.61億美元;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生產型企業數量超4000家;全省7家企業入選“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數量位居全國第3、中部地區第1……5年來,江西牢牢抓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配套和國家戰略疊加的優勢,不斷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如何堅定不移實施擴大開放戰略,將政策紅利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江西省政協委員“跳出江西看江西”積極建言,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集智聚力。
“依靠自身技術和產品優勢,出海投資成為部分企業持續發展的新賽道,政府和相關部門亟須加強組織、服務和引導,提升企業海外投資的計劃性、科學性和成功率。”曾偉委員在調研中發現,省內企業對出海投資會有較大的需求,但總體來說仍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和自身能力局限,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敢出海、不懂出海或盲目出海問題。
“相關部門和商協會要積極收集企業出海需求,與投資目的國進行匹配,深入了解投資目的國的營商環境、市場空間和產業生態,幫助企業科學投資決策。”曾偉建議,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企業出海投資項目提供全過程服務,加強出海投資者的培訓服務,建立健全與出海企業常態聯系機制,引導出海投資企業遵守駐在國法律和習俗,依法合規經營。
中共江西省委十五屆七次全會提出,完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工作機制,建立數字貿易創新發展機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
“跨境電商已成為外貿新引擎,用數字技術賦能企業出海是穩外貿的重要策略。”陳祥樹常委建議,推動企業主動鏈接跨境電商平臺,定期召開“產業帶﹢跨境電商”面對面招商對接會,推廣“海外倉﹢跨境直播”出海新模式,推動陶瓷、家具、眼鏡、食品、消費電子等優勢產業,融入跨境電商產業生態。策劃進行省級和城市級常態性合作,利用RCEP政策,與國外友好城市連線,推介江西產品和企業。
“既是推動全省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現實需要,更是全省促進經濟轉型、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在李振專委員看來,要助力江西企業積極“走出去”,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不斷提升在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
李振專建議,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關鍵節點構建生產和服務網絡,積極籌建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屬等優勢行業為中心的海外工業園和國際經貿合作區,打造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區。(王磊)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