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呵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江西南昌市“洪城協商·委員市長面對面”協商會小記
“充分利用公共用房、閑置廠房校舍等資源,新建、改擴建一批社區老幼共融服務綜合體。”“推行‘時間銀行’制度,鼓勵低齡老人、學生、中青年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積累時長兌換未來養老支持。”……近日,江西省南昌市政協召開“洪城協商·委員市長面對面”協商會,委員們結合調研成果與自身工作實踐,圍繞“加強‘一老一小’服務建設”主題積極建言獻策,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就相關問題及建議現場作出回應。
如何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均衡發展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持續擴大養老托育服務供給?會前,南昌市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主動對接市民政局、衛生健康委、教育局等單位,圍繞不同專題組織7次座談交流和現場考察,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全面掌握實際情況,為協商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老一小”承載著千家萬戶的期盼與希望,關乎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南昌市老齡化率為16.6%,隨著三孩政策的推進,養老服務和嬰幼兒照護需求不斷增加。‘老幼共融’一體化建設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各方共同努力。”陳建勇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養老與托育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分散化、設施配置碎片化、功能融合表層化等問題交織。他建議,圍繞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制定縣區“一老一小”社區“老幼共融”規劃布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將養老服務設施與托育服務設施集中設置,打造集養老、托育、醫療、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
人口是城市發展最基本的決定因素之一。2021年以來,南昌市開展“每年吸引10萬名大學生和技能人才來昌留昌創業就業”工作,成效顯著。
“對于每年吸引來昌留昌創業就業的大學生、技能人才來說,只有解決好了生育、養育、教育等后顧之憂,才能更好地幫他們在南昌落地生根。”王光委員建議,將托幼可持續健康發展納入南昌“十五五”規劃中,明確目標任務、職責分工、改革舉措、考核機制,幫“想生娃”的新婚家庭、“下有小”的養育家庭、“上有老”的養老家庭,騰出精力去創業、擠出時間去消費,為南昌內生發展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一老一小”工作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系著經濟發展。養老服務、嬰幼兒托育等領域能帶動醫療、康復、護理、教育、文化、旅游等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可成為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升級的新增長點。
“南昌,交通網絡發達,生態環境優良,醫療機構眾多,生活文旅配套齊全,具備大力推動醫養深度融合發展的條件。”晏明智委員建議,著力打造“旅居醫養”品牌,深化與家政服務、醫療保健、護理康復等相關行業的聯動,積極探索“養老﹢零售、文旅、健康管理”等多業態融合路徑,逐步培育形成產業鏈條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產業集群。
“市政協聚焦全市重大部署,圍繞中心大局議政建言,把握社情民意履職盡責,為政府開展‘一老一小’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徑和舉措。”與委員面對面協商的市長高世文要求市直相關單位要仔細研究,充分吸納,有效運用好政協課題調研成果,推動“一老一小”服務建設再上新臺階。
“自覺站位全局,主動融入大局,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在‘專’上做文章、在‘精’上下功夫、在‘準’上見成效。”市政協主席肖玉文希望不斷做好協商“下半篇文章”,持續提升“一老一小”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體現為民擔當。
(王磊 付榮帥 劉偉)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