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英雄譜
彭雪楓:新四軍中犧牲的最高將領
彭雪楓,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的杰出指揮員、著名軍事家。紅軍戰爭中,參加過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從營政委成長為師政委;抗日戰爭中,歷任八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兼駐晉辦事處主任、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四師師長、淮北軍區司令員等職,率部創建了豫皖蘇邊敵后抗日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立下卓著功勛。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后,彭雪楓時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積極向社會各界宣傳黨抗日救亡的方針政策,同時用雄辯口才說服山西軍閥閻錫山,使其不僅同意八路軍入晉,還同意八路軍東渡黃河渡口和行軍路線,提供部分軍需物資等,為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鋪平道路。
1938年夏,在中原頻頻告急、武漢即將失守的緊迫形勢下,彭雪楓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奔赴豫東敵后主持軍事工作。同年9月,他在確山縣竹溝組建新四軍游擊支隊,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挺進豫東敵后戰場,廣泛發動群眾,大力開展游擊戰爭。在僅僅1年時間里,游擊支隊就發展成1.7萬余人的抗日勁旅,同時建立了7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豫皖蘇敵后根據地初具規模。彭雪楓勇挑中原抗戰,率部既同日偽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又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浪潮,創建、鞏固和擴大了豫皖蘇邊、淮北抗日根據地,有力配合和掩護支援了隴海路北的八路軍和蘇北新四軍的抗日斗爭。
1944年8月,彭雪楓率領第4師執行中央軍委關于向河南敵后發展的戰略任務。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莊同敵人作戰指揮時中流彈犧牲,時年37歲,是抗日戰場上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噩耗傳來,中共中央痛挽:“為民族,為群眾,二十年奮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國;打日本,打漢奸,千百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共撰挽詞,痛惜英才:“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里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2014年9月,彭雪楓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