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社會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時評 創客說 樂觀社會 畫里有話 滾動資訊

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老舊小區“智能”改造 居民生活更舒心

——訪深圳市政協委員連樟文

2025年06月30日 09:55  |  作者:白楊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近日,深圳市政協委員、電子政務云計算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連樟文接受采訪時表示,《意見》直擊群眾在居住、生活、工作中的急難愁盼問題,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5月2日,《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印發,其中提出“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主要任務。“然而,目前我國建成超20年的老舊小區眾多,電梯老化、消防設施故障、管網漏水等安全問題較為普遍。這些問題背后,是設施數據分散在開發商、物業、市政等部門,導致居民反映問題需多頭跑腿;維修響應依賴人工巡查,隱患難以提前預警。”連樟文說。

連樟文認為,數字智能技術為破解這些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在發展群眾家門口的社區服務方面,數字平臺為整合各類便民服務資源提供了便利,能夠更好地實現服務設施復合利用,實現一站式便民服務。深圳作為全國數字政府建設標桿城市,以小區設施設備數字化改造為切入點,通過數據互通共享與AI技術融合,探索出一條“科技賦能、數據跑路、服務提質”的民生改善新路徑,為落實《意見》提供了鮮活實踐樣本。

連樟文舉例,去年,深圳龍崗區萬科城小區部署“靈石”AI邊緣服務器,整合近600個攝像頭、出入通行設備、消防傳感器等多種智能設備的數據,24小時不間斷監測人員、車輛、安全、環境、客戶服務等動態。一旦出現異常,系統能迅速識別風險并發出預警,人工確認后,通過智能工單系統精準調度最近的人員處置,實現火災、人員跌倒、電動車入梯等18類風險場景秒級預警,編織成一張高效運轉的服務網絡。而在過去,人工巡檢可能需要30分鐘才能發現問題。

“此外,光明區則結合‘智慧光明’總體規劃,打造全天不打烊的社區‘政務e站’,可供居民辦理社保、無犯罪記錄證明、出入境證照等政務服務。基于‘i深圳’光明子門戶和微家園小程序,為居民提供周邊社康、學校、消防站、健身器材等設施信息查詢和技能知識培訓資訊服務;建設‘四點半’課堂、服務信息公開、通知公告資訊、居民福利推薦服務等便民服務;通過居民議事廳、服務團、投票、問卷調查等服務,吸引居民參與社區共建共治。”連樟文介紹。

連樟文表示,深圳的實踐表明,落實《意見》需樹立“系統思維”,要打破部門壁壘,打通住建、應急、民政等部門數據接口,構建全流程管理體系,同時實現共建共治,居民可通過平臺投票決策改造項目,推動對社區“一老一小”、智慧通行、便民服務整合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

為了進一步發揮數字智能技術在小區治理中的作用,連樟文建議,強化數據整合與共享,建立統一的小區治理數據平臺,整合開發商、物業、市政等多部門的數據資源,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與動態更新。例如,將電梯維護記錄、消防設施檢查數據等集中管理,方便相關部門和物業及時掌握設施狀況,快速響應故障維修等需求。

在提升居民參與度方面,連樟文認為,可以利用數字技術搭建更多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渠道,開發功能完善的社區App,除了現有的問題反饋功能外,還可增加線上投票、議事等板塊,讓居民充分參與到小區事務的決策過程中,提高居民對小區治理的認同感與責任感。

此外,連樟文表示,還要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鼓勵研發針對小區治理的特色數字技術產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小區內的安全隱患進行智能監測預警,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小區設施的遠程監控與智能管理,提升小區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數字技術在小區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能夠切實解決群眾在小區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通過不斷完善數字技術應用體系,加強各方協同合作,必將為小區治理帶來新的活力與成效,推動民生建設朝著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的方向發展。”連樟文說。(本報記者 白楊)

編輯:廖昕朔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人成在线在线 | 亚洲成亚洲成网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免费AⅤ视频 | 亚洲亚洲影院第一页 |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