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劉質平師從李叔同
1912年,劉質平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師從李叔同,學習音樂。
李叔同發現劉質平資質很好,就想考驗一下他的品性。這年冬天,劉質平創作了一首歌曲,交給了李叔同。李叔同細閱一遍后,說:“今晚8點35分,你到音樂教室,我有話講。”是夜,風雪交加。劉質平準時赴約,看到教室內一片漆黑,沒有聲響,不免心生疑惑。但他沒有離開,而是靜立門外廊前等候。過了一刻鐘,教室燈光忽然亮起,門“吱呀”一聲開了,出來的正是老師李叔同。他手持懷表,說:“相約時間無誤,你通過了考核,可以回去啦!”自此,李叔同在課外要單獨輔導劉質平作曲法與和聲學兩次,并介紹美籍教授鮑乃德教其鋼琴。
1917年,劉質平考入日本東京音樂學校,卻為學費犯了愁。李叔同得知消息后,提議按月從自己的薪金中撥出20元,資助其完成學業;又擔心劉質平不肯接受,就特意寫信囑咐:“現每月入收薪水105元……每月可余20元,即可以作君學費用”“此款系以我輩之交誼,贈君用之,并非借貸與君,將來不必償還。且贈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與第三人談及”。劉質平大為感動,說:“先師與余,名為師生,情深父子。”
次年春,李叔同萌生了出家之意。但因為劉質平還未畢業,只好選擇繼續任教。他在寫給劉質平的信中,說:“君所需至畢業為止之學費,約日金千余元。余雖修道念切,然決不忍置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職至君畢業時止。”數月后,李叔同籌到了1000元,這才安心出家。
劉質平學成回國后,不忘師恩,“總是抽身看望恩師,侍奉左右”,幾乎承包了恩師所需的食物、衣物、文房四寶等用品。即使家中時有困窘,對恩師的供養也從未間斷。(王劍)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