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江西省萍鄉市政協——
百年老工礦城市求新求變本報訊 “將修復后的礦區打造成礦山遺址公園,為萍鄉留下寶貴的工業遺存。”“讓廢棄礦山真正‘披綠生金’,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近日,江西省萍鄉市政協召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民主監督專題協商會,政協委員與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度協商互動,廣泛凝聚共識。
以煤立市、因工興市的萍鄉,是江南重要的能源礦產和非金屬礦產基地。作為百年老工礦城市,豐富的礦產資源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現實壓力。年初,市政協將“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作為2025年度6個重點協商議題之一和重點提案督辦的重點課題。
課題組深入各縣區考察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組織多場座談會同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與礦山改造的民營企業代表廣泛協商。經過近3個月的深入調研、廣泛協商,形成了專題民主監督報告,從強化領導、源頭管控、精準施策、統籌規劃、融合發展等10個方面提出建議。
“調研足跡遍布全市重點治理區域,用‘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生動詮釋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真理力量。”夏芳芳委員參與了課題調研,她有信心“所提建議為廢棄礦山的‘鳳凰涅槃’描繪了充滿希望的圖景。”
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地上和地下空間的合理利用、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后的土地資源再利用,都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供給要素。“廢棄礦山的存在,不僅是一種土地資源的浪費,更是城市發展潛力的巨大制約因素。”陳慶華委員建議,充分利用廢棄礦山地下空間具有獨特的恒溫性、隔熱性等優勢,充分發揮其在能源存儲、旅游開發、倉儲物流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潛在價值。
“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和指導意義,為下一步推進該項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智力支持和行動指南。”副市長胡振燕聽取委員意見建議后表示,各縣區、各有關職能部門要認真分析、充分吸納,扛牢工作責任,抓好問題銷號,將此次民主監督成果轉化為推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有力舉措和實際成效。
“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推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市政協主席聶曉葵希望,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持續關注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進一步在加強民主監督上深化政治共識,提高民主監督精準性和有效性。同時深入開展“美麗萍鄉,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為建設生態宜居、美麗萍鄉凝聚更多社會共識,營造更好輿論氛圍。(鐘麗川 王婕 王磊)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