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江西南昌市政協助推灌區改造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協同“破題”——
“水到渠成” 穩糧優供“贛撫尾閭工程蓄水后可改善尾閭河段外河提(引)水水源條件,能有效引水入渠自流灌溉約40萬畝耕地。”“灌區建成后,配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生產技術提升改造等,有效推進‘噸糧片、高產片’的創建。”……近日,江西省南昌市政協召開“洪城協商·委員市長面對面”協商會,政協委員和部門負責人圍繞“加快推進贛撫尾閭灌區建設”協商議政。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近年來,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戰略,把水利建設作為夯實農業基礎、保障糧油安全、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年初,市政協充分征求意見后,將“加快推進贛撫尾閭灌區建設”的協商課題,列入《2025年度市政協協商工作計劃》。
“灌區建設主要支持方向為水源和主要灌溉渠道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支持方向為田間配套設施建設。兩者科學有效銜接才能更好地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針對如何協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贛撫尾閭灌區建設,凌永青委員建議,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與贛撫尾閭灌區規劃有機結合,統籌土地利用、水源配置、灌溉需求等因素,實現協調發展。按照“灌區下延,高標上接,地方統籌”的思路,加強高標準農田渠系與贛撫尾閭灌區骨干渠系連接配套建設,確保灌溉水順暢流入高標準農田。
“灌溉保障能力是評價耕地質量等級的重要指標,也是保障農業生產的命脈。”在李大明委員看來,贛撫尾閭灌區建設帶來的正面效益明顯,但也會產生潛在的耕地利用變化新影響。
“以‘穩糧優供’為指導思想,編制灌區總體農業發展規劃,科學估算灌溉用水需求,實現農業生產與水資源供應緊密銜接。”李大明建議,充分分析新建灌區耕地利用類型、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在保證糧食生產能力穩定的前提下,踐行大食物觀理念,發展具有良好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的經果類特色作物種植。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初步設計階段,加強與贛撫尾閭灌區設計單位和管理部門的溝通協調,保障田間工程設計與灌區骨干工程設計相匹配。”“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灌區水生態監測評估數據平臺,實現對灌溉用水的精準調度和管理。”……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農村局、水利局等部門負責同志現場回應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并表示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充分吸納好、運用好政協課題調研成果,加快推進贛撫尾閭灌區建設。
“繼續履行好職責,進一步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加強與市直部門和所在界別群眾的聯系溝通,廣泛匯聚智慧,宣傳黨委、政府政策,促進意見建議落實。”市政協副主席魏宏平希望委員們切實當好農業農村工作和水利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智囊團、宣傳員、監督者,為促進南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政協智慧和力量。(王磊 余為強)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